[发明专利]一种高耐热输送带覆盖层丁苯橡胶复合材料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14669.8 | 申请日: | 2008-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0716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9 |
发明(设计)人: | 张立群;何少剑;田明;王益庆;吴友平;魏新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化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L9/06 | 分类号: | C08L9/06;C08K13/02;C08K3/34;B65G15/38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慧 |
地址: | 100029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热 输送带 覆盖层 丁苯橡胶 复合材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橡胶产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包括层状硅酸盐/丁苯橡 胶纳米复合母胶、炭黑、反应型防老剂、纳米金属氧化物等组分的高耐热、 低成本的输送带覆盖层橡胶复合材料。
背景技术
目前,在冶金、建材、化工等行业,高耐热输送带被广泛用于输送高 温固体物料,如烧结矿石、水泥熟料、烘干水泥、石灰、尿素和无机化肥 等。输送带的结构分为上下层为覆盖层(橡胶)、中间层为骨架材料(聚酯纤 维织物、尼龙纤维织物、芳纶纤维织物等)以及骨架材料与覆盖层之间的粘 合层(橡胶)三个主要部分(如图1所示),耐热输送带的耐热性能和使用寿 命主要取决于覆盖层橡胶的性能。
生产耐热输送带覆盖层的丁苯橡胶中所采用的填料基本上为炭黑,而 混炼过程中炭黑的加入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并且给加工带来极大的不利, 同时大量使用炭黑给环境带来了污染。输送带覆盖层在高的物料温度下长 时间停留,可能导致覆盖层橡胶因降解、碳化发生大面积严重龟裂或被灼 烧掉,带体鼓泡、起层甚至烧穿织物、引起火灾等严重的质量和安全问题, 大大缩短使用寿命(一般仅为1~6个月),带子更换频率高(需停机8h以上), 严重影响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耐热老化性能优异、 低成本、加工性能和耐磨性能好,使用寿命长的输送带覆盖层丁苯橡胶复 合材料。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高耐热输送带覆盖层丁苯橡胶复合材料 的各组分及其质量份数配比如下:
(1)母胶130~180重量份
(2)防老剂2~6重量份
(3)炭黑20~60重量份
(4)金属氧化物5~20重量份
(5)促进剂3~10重量份
(6)硬脂酸2~8重量份
其中,所述的母胶为层状硅酸盐/丁苯橡胶纳米复合母胶,其 中丁苯橡胶的重量份数为100,层状硅酸盐的重量份数为30~80, 是由湖北名流累托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工业化产品。
层状硅酸盐作为一种资源丰富的矿物,价格低廉,具有天然 的纳米结构。对于层状硅酸盐/橡胶纳米复合材料中,层状硅酸盐 以纳米尺寸均匀分散在橡胶基体中,层状硅酸盐晶层的总比表面 积以及形状系数(面积/厚度)都大幅度增大,从而对橡胶分子链 的运动产生较强的限制作用,这些结构上的特点赋予了层状硅酸 盐/橡胶纳米复合材料优异的物理性能、气体阻隔性能以及耐热性 能。
所述的防老剂为反应型防老剂N-4(苯胺基苯基)马来酰亚胺 (MC)、N-4(苯胺基苯基)甲基丙烯酰胺(NAPM)或通用防老剂2- 硫醇基苯并咪唑(MB)的一种或几种。优选反应型防老剂N-4(苯 胺基苯基)马来酰亚胺或N-4(苯胺基苯基)甲基丙烯酰胺中的一 种或两种,反应型防老剂可以在硫化过程中与橡胶大分子形成化 学键,高温使用时不易迁移,起到更好的防护作用。
所述的炭黑为橡胶加工中使用的细粒子高补强炭黑N330,具有很好的 增强效果,保证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和耐磨性能。
所述的金属氧化物为纳米氧化锌、纳米氧化镁、纳米氧化镉 或纳米氧化钙;优选纳米氧化锌。添加金属氧化物不仅起到公知 的活化作用,其中纳米氧化锌在材料中与其他组分配位,起到耐 高温的特殊作用。
所述的促进剂为橡胶硫化常用的磺酰胺类或秋兰姆类硫化促进剂,如二 硫化四甲基秋兰姆(TT),环己基苯并噻唑次磺酰胺(CZ)和N-(氧化二亚 乙基)-2-苯并噻唑次磺酰胺(NOBS)。
本发明通过1)将母胶在开炼机上按照常规方法塑炼;2)依 次加入金属氧化物、防老剂、炭黑和促进剂后,在开炼机上混合 均匀得到混炼胶;3)再将混炼胶于150℃~180℃硫化得到输送带 覆盖层丁苯橡胶复合材料。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将纳米层状硅酸盐填料应用在耐热输送带覆盖层中,与单纯使 用炭黑填料的输送带覆盖层丁苯橡胶相比,具有成本低、污染小、耐热性 能、加工性能和耐磨性能好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耐热输送带断面结构,图中,1为耐热输送带的覆盖层;2为耐 热输送带的粘合层;3为耐热输送带的骨架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化工大学,未经北京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1466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