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景观水体水质净化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15102.2 | 申请日: | 2008-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1873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0 |
发明(设计)人: | 文剑平;杨建州;梁辉;孟繁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00 | 分类号: | C02F3/00;C02F3/32;C02F3/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吴锦 |
地址: | 100089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景观 水体 水质 净化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景观水体的水质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自然河道水景,水景住宅,水景主体公园等景观水体不断涌现,目前这些景观水体,大多为静止或流动性比较差的封闭缓流水体,使得整个景观水中缺少一个完整的生物链,所以自净能力极低。虽然也有部分景观水体采用了天然河道或者湖泊饮水的方法,但因为现在水源污染严重,氮磷含量偏高,使得水体从一开始就有很高的污染,另外又有雨水冲刷和浇灌水的渗透,将各种氮、磷、碳、钾等营养物和肥料、农药以及树叶、枯草等大量杂物汇集到地势较低的景观水体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导致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严重时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致使水中藻类大量繁殖,水体变黑变臭,严重影响景观水体美观,甚至影响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从而丧失景观水体功能。目前,景观水的处理已迫在眉睫,需要经济、合理的水处理方法,保证其景观水体清澈、洁净,本发明人在总结前人实践经验,结合其它水处理技术领域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经过大量的研究工作终于作出了本发明。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景观水体水质净化系统,该系统可以对景观水体进行天然净化,无需净化设备,环保节能而且美观具有美化环境的优点。
[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景观水体水质净化系统,所述净化系统包括设在景观水体内的菌床、浅石滩、底泥层、种植在所述底泥层中的水生植物和生长在所述净化系统中的水生动物。
优选地,上述净化系统中还包括生长在所述净化系统水面的水面植物,和生长在所述净化系统岸边的沉水植物和/或挺水植物,如水生美人蕉、梭鱼草、千屈菜、香蒲、菖蒲、水葱、荷花或睡莲。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系统中的水生动物包括滤食性鱼类和/或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例如中华鳑鮍、高体鳑鮍、彩石鲋、小似鲴、无须矞、龟、赤眼鳟、鲢、鳙、罗非等;长三肢轮虫、枝角类和挠足类、环棱螺、无齿蚌、中华米虾,或螺、蚌等。
优选地,所述净化系统的浅石滩的水下深度为20-40cm,在近岸处的水深不超过60cm,然后逐步变深,近岸处的底泥层厚度可以是20-30cm。中央水深不超过100cm。另外,所述净化系统中局部设有深水区,深水区的水深大于150cm,而深水区的底泥层的底泥厚度为30-50cm。
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术语“近岸处”表示系统中离岸不超过3m的区域。
本发明的详细描述如下:
浅石滩通常设计在景观水体岸边,以沙石为主,浅石滩的水下平均厚度约30cm,具体可有深浅的变化,在浅石滩的表层还可放置大的景观石或种植适当植物。
菌床形态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以满足景观要求。菌床的生物填料可以是蜂窝状塑料载体,它距离水面约20~30cm,在生物填料上即菌床表面可覆盖景观石或种植沼生植物,如芦苇、香蒲、千屈菜等,以更好地与景观协调。
在该净化系统中,一般铺设20-30cm底泥层,在底泥层上种植水底植物,然后放养水生动物,形成能够自然净化的食物链组合,成为完整的生态系统。
[有益效果]
上述净化系统采取综合治理形式,治理效果佳,可以使景观水(如池塘、水流缓慢的河流)清澈见底;
该系统不用换水,可直接利用雨水进行调解,节约水资源;
日常维护费用很低;
原生态设计使得水岸、水面、水中、水底景观生动美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施工步骤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实施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
本实施例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水体总长约2.7km,水面面积16.5万m2,水面宽度25~150m。该水体为封闭水体,受水体面积、水环境容量、水体自净能力等方面因素限制,长期水质差。
其中,源头段的岸边采用生态袋、木桩护脚,用山石等自然材料点缀护岸,河底铺设粘土防渗层和天然卵石,改善河底基质,使水系接近于自然状态,河床有起伏变化,基质是土或砂或石,丰富多样,形成多种生态环境,从而为多种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提供适宜的环境,而且可以起到辅助水质净化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1510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