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流控芯片的批量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15141.2 | 申请日: | 2008-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6850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1 |
发明(设计)人: | 邹明强;李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29C45/00 | 分类号: | B29C45/00;B29C45/33;B29C45/03;B29K25/00;B29K83/00;B29K67/00;B29K2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双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左明坤 |
地址: | 100123北京市朝阳区高***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流控 芯片 批量 生产 方法 | ||
1.一种微流控芯片的批量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
(a)选用表面抛光度为0.02-0.06微米的硬质合金材料的模芯,该模芯包括:左动模 芯部分(1)、左静模芯部分(2)、右动模芯部分(3)和右静模芯部分(4);
(b)将上述左动模芯部分(1)和右动模芯部分(3)分别放入动模(5)中,将上述 左静模芯部分(2)和右静模芯部分(4)分别放入静模(6)中,合动模(5)和静模(6), 并且将上述左动模芯部分(1)、左静模芯部分(2)、右动模芯部分(3)、右静模芯部分 (4)、动模(5)和静模(6)的温度保持在85-115℃之间;
(c)将高聚物材料按厚度1-5厘米均匀铺展开,在70-75℃下干燥6-8小时,以减 少高聚物材料中的水份;
(d)在环境温度为20-25℃下的万级至十万级洁净室内,将步骤(c)中的高聚物材 料在熔融状态下通过锁模力不小于400KN的精密电动注塑机分别注入到左动模芯部分(1) 和左静模芯部分(2)之间,及右动模芯部分(3)和右静模芯部分(4)之间;注塑机包 括:垂直进料筒(7)、水平料筒(8)和出料口(9),水平料筒(8)中装有螺杆(11), 出料口(9)对准动模(5)和静模(6)之间的注射口(10),垂直进料筒(7)的温度保 持在30-80℃,水平料筒(8)的温度保持在205-215℃,出料口(9)的温度保持在195 -205℃;
(e)注塑机在射出速度为80-100mm/s和压力在40-60Mpa的条件下,注入高聚物 材料,并且保持1s;然后在射出速度为40-70mm/s和压力在20-30Mpa的条件下,注入 高聚物材料,并且保持0.8s;之后依次,在压力20-30Mpa的条件下保持1s,在压力20 -30Mpa的条件下保持0.8s,再逐步卸压冷却20±5s后,螺杆(11)回料,打开动模 (5)和静模(6),整个注塑时间为30±3s;
(f)在从左动模芯部分(1)和左静模芯部分(2)之间,及右动模芯部分(3)和右 静模芯部分(4)之间取出左微流控芯片和右微流控芯片后,将上述产品进行杀毒除菌;
(g)将左微流控芯片和右微流控芯片键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的批量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g) 中的键合是用弱溶剂键合、热压键合、超声波键合、静电键合方式将左微流控芯片和右 微流控芯片粘接在一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的批量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 中的在万级洁净室为每立方米空气中大于等于0.5微米尘粒数小于35×10000个且大于 等于5微米尘粒数小于等于2500个,十万级洁净室为每立方米空气中大于等于0.5微米 尘粒数小于35×100000个且大于等于5微米尘粒数小于等于5000个。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的批量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 中的模芯为J05型硬质合金钢,它的硬度为93.5HRA,抗折力为1320MPa,引伸张力为 740MPa,压缩强度为3830MPa,耐冲击强度为7公斤/立方厘米。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的批量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 中垂直进料筒(7)的温度是通过循环水保持的;水平料筒(8)和出料口(9)的温度是 靠温度探针来测定,靠电阻丝来保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的批量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f) 中的杀毒除菌是采用紫外线或环氧乙烷进行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的批量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注塑机通 过流道(12)将高聚物材料注入到左动模芯部分(1)和左静模芯部分(2)之间,及右 动模芯部分(3)和右静模芯部分(4)之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的批量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e) 中螺杆(11)回料的时间为5s,开模的时间为1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1514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