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分解N2O的六铝酸盐催化剂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15638.4 | 申请日: | 2008-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1257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30 |
发明(设计)人: | 宋永吉;李翠清;王虹;董留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B01J23/83 | 分类号: | B01J23/83;B01J23/78;B01J23/34;B01D53/56;B01D53/86 |
代理公司: | 小松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祚龄 |
地址: | 102617***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分解 sub 六铝酸盐 催化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分解N2O的催化剂,具体是指一种用于分解N2O的六铝酸盐催化剂。
本发明还涉及该催化剂的用途。
背景技术
N2O,俗称笑气,是一种重要的大气污染物,它不仅是一种温室气体,而且对臭氧层具有破坏作用。N2O在平流层中非常稳定,平均寿命长达150年,它的温室效应分别是CO2的310倍,CH4的21倍[Applied Catalysis B,44(2003)117]。另外,N2O传输到平流层时,可以转化成NO,对臭氧层有很大的破坏作用[Science,251(1991)932]。目前N2O排放主要来自工业生产过程,包括己二酸生产过程、硝酸生产过程及各种化工燃料的燃烧过程。随着工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N2O在大气中浓度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以每年约0.2%-0.3%的速率增加[Applied Energy,41,3(1992)177-200]。目前各国已经意识到了N2O对地球环境、自然生态系统的危害,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对N2O的产生和减量化开展了广泛研究,并将其作为一个常规指标来进行监控。欧洲联盟明确提出将N2O的排放量从1.2×106吨/年降低到2.0×105吨/年,以使N2O在大气中的浓度稳定在310ppbv的水平[Applied Catalysis B:Environmental 9(1996)25]。在我国此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在工业方面的应用还未见公开报导。随着人们对N2O对环境危害认识的不断提高和环保法规要求的日益严格,加强此方面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N2O直接催化分解是一种消除工业尾气中N2O比较有效的方法,目前国内外用于N2O直接分解的催化剂主要有稀土氧化物、复合金属氧化物、阳离子交换沸石、水滑石热分解产物、活性炭及金属氧化物改性的活性炭类物质等。这些催化剂对N2O的催化分解具有较好的中低温活性,但在高温下的稳定性不好。寻找一种具有高活性和高稳定性的催化剂对于消除N2O有重要的意义。
六铝酸盐是一种具有较好催化活性和高稳定性的催化剂。近年来,六铝酸盐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研究,如甲烷催化燃烧、甲烷重整、荧光材料等。六铝酸盐的通式为AAl12O19-δ,A离子通常由碱金属、碱土金属或稀土金属离子构成,其结构有磁铅石型(MP)和β-Al2O3型两种[Applied Catalysis A,138(1996)161-176]。这两种结构均为层状氧化物且是互成成镜相的尖晶石块沿C轴堆积而成,六铝酸盐的这种结构使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已有技术不足而提供一种用于催化分解N2O的六铝酸盐催化剂,该催化剂具有高活性和高稳定性。
本发明还提供该催化剂的用途。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分解N2O的六铝酸盐催化剂,该催化剂结构式为:AMxAl12-xO19-δ,AMyM’1-yAl11O19-δ,AyA’1-yMAl11O19-δ。其中,A,A’为碱金属、碱土金属或稀土金属离子;M,M’为过渡金属离子。式中:
x表示原子数,x=0,1,2,3,4,5,6,7,8,9,10。
y表示原子数,y=0,0.2,0.4,0.5,0.6,0.8,1。
δ为不确定的值。
所述碱金属、碱土金属以及稀土金属为:钡、钙、锶、镧、铈的一种或其组合;所述的过渡金属为:钴、铜、锌、铁、镍、锰、锆、铱、钛、铬的一种或其组合。
该催化剂用于催化分解N2O生成N2和O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未经北京石油化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156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