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线收发装置及其数据下载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16007.4 | 申请日: | 2008-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2099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0 |
发明(设计)人: | 姜汉钧;谢翔;王志华;张春;王红梅;马腾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北京华清益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40 | 分类号: | H04B1/40;A61B5/07;H04L12/2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何文彬 |
地址: | 1000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线 收发 装置 及其 数据 下载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电子设备领域,涉及医用内视镜技术,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生物体腔内图像采集系统的无线收发装置及其数据下载方法。
背景技术
无线内视镜系统的出现不仅给胃肠道的检查带来了很大方便,同时还给接受检查的患者消除了痛苦,也克服了常规内窥镜检查的盲区如小肠部位等处。该系统一般包括生物体腔内图像采集系统(习惯称为无线胶囊)、无线接收装置和计算机处理装置等三部分,例如已投放市场的无线胶囊系统以及专利ZL03109810.X和CN200580011779.6中涉及的胶囊系统等。这些系统均是把采集后的图像数据以无线方式传送到体外的无线接收装置,该接收装置把图像数据存储在存储器上。在患者检查过程中,该无线接收装置是被携带在身上,直到无线胶囊被排出体外后,该装置内存储的所有图像数据再上传到计算机处理装置上,供医生观察采集的消化道图像,并进行诊断。由于这些系统中的无线接收装置均可以携带在患者身上,允许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可以自由活动,但由于自由空间充满了各种电磁波,特别是在某些特定区域可能存在和无线接收装置工作频率接近或相同的干扰电磁波,而被检查患者自身无法觉察到,此时无线接收装置将无法保证接收图像数据的质量,甚至无法接收图像数据,造成该次检查的失败。另外,由于胶囊在人体内工作时间比较长,一般至少在6~8小时,一次胶囊检查采集图像的数据量非常大,而现有的无线内窥镜系统均是把存储在无线接收装置中的图像数据一次性下载到计算机内的存储设备中,然后再进行诊断,这就导致医生在诊断前不得不等待几个小时的数据下载,比如上述已有的胶囊产品的数据下载时间需要2.5小时~7小时,这大大的降低了医生的工作效率。在专利ZL03109810.X中,采用无线方式对病人图像进行实时观察时,虽然患者活动不受限,但无法对图像进行定位。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针对现有无线内窥镜系统内的无线收发装置均是采用工业,科学和医用频段,由于在某些区域和地点存在着与工作频率相近或相同的电磁波干扰,无法保证接收图像数据的质量,往往导致检查失败,而且长时间地等待数据下载也影响工作效率,为了克服已有技术中的这些诸多不足之处,就需要寻求一种更适用的无线收发装置,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无线收发装置,它可以高质量地无线接收生物体腔内采集的图像及其相关数据,能够高效地把采集的这些数据传输到计算机内,也能够提供方便的实时图像观察。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无线收发装置,包括连接到收发天线的至少一个无线收发信单元、与该无线收发信单元相连的信号处理单元、以及连接到无线收发装置输出端处的存储单元、图像搜索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其一的无线收发信单元,它采用半双工的通信方式,该收发信单元包括有多路开关、半双工无线收发信射频模拟前端单元、与该半双工无线收发信射频模拟前端单元分别相连的信号强度检测单元及收发通信基带处理单元;所述信号处理单元,它包括有控制单元、与该控制单元相连接的定位模块部分、信号质量判断与指示单元部分,与该控制单元相连的还有数据整合单元、记时单元及计算机与网络接口,通过该网络接口将从存储单元读出的满足特征要求的图象数据及其相关数据传送到PC工作站、显示模块及半双工无线收发信单元;所述存储单元和图像搜索单元,它们可以通过信号处理单元中的二选一单元连接到工作在另一频率下的另一个无线收发信单元,该另一个无线收发信单元又包含有收发通信基带处理单元、与其相连接的半双工无线收发信射频模拟前端单元及位于末端的收发天线。
所述采用半双工的通信方式,是将接收到的无线信号解调为基带信号,将要发送的基带信号调制为射频信号。
所述包含在信号处理单元中的控制单元,它控制无线接收装置的各模块的工作,控制定位模块输出的生物体腔内信号采集系统的相对物理位置,采集图像所在生物体腔内的部位信息写入存储单元,并且控制单元向信号质量判断与指示单元输出接收信号的等待时间Δt。
所述包含在信号处理单元中的定位模块部分,该模块内又包含有判断所在生物体腔内部位信息的5个并列单元之中的一个或多个,它们是图像压缩比分析单元;温度、压力与PH值分析单元;图像色彩计算分析单元;电磁场定位单元及超声定位单元;这5个单元可分别或同时与设置在信号处理单元中的组合定位算法单元相连,将信号经生物体腔内的信号采集系统的的组合定位结果输送到控制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北京华清益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清华大学;北京华清益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1600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