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营养配餐系统及其实现营养配餐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16176.8 | 申请日: | 2008-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0371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2 |
发明(设计)人: | 李树忠;熊伟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树忠 |
主分类号: | G06F19/00 | 分类号: | G06F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镇勇 |
地址: | 100086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营养配餐 系统 及其 实现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配餐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营养配餐系统及其实现营养配餐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配餐渐渐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只有营养结构合理,身体才能健康。
要进行营养配餐,首先要了解各种食物的营养成分及其含量,然后根据人体对热能、蛋白质、糖类、脂肪及其它营养成份的需求选择食物,进行合理的营养搭配。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营养配餐主要是根据某人或某团体对营养成份的需求,通过手工从各种食物中选择,进行配餐。
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是:从2000多钟食物中,选择满足人体需求、营养结构合理的食物,没有两到三年的实际手动配餐经验,无法从容选择,对操作者的技能和实践经验要求较高,且在配餐时费时、费力、效率低下,难以实现各种食物搭配合理、均衡膳食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简单、效率高、容易实现各种食物搭配合理、均衡膳食的目的营养配餐系统及其实现营养配餐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营养配餐系统,包括检测单元、计算单元、选择单元,所述检测单元检测人体所需的能量及营养信息并将该信息输入给所述计算单元;所述计算单元根据接收的信息计算出人体所需的多类食物的分别用量并将计算的结果输入给所述选择单元;所述选择单元根据接收的结果在所述多类食物的每类食物中选择一种或多种食物。
本发明的的营养配餐系统实现营养配餐的方法,包括步骤:
首先,检测人体所需的能量及营养信息;
然后,根据所述的能量及营养信息计算出人体所需的多类食物的分别用量;
之后,根据所述的多类食物的分别用量在所述多类食物的每类食物中选择一种或多种食物。
由上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所述的营养配餐系统及其实现营养配餐的方法,由于首先通过检测单元检测人体所需的能量及营养信息;然后通过计算单元根据所述的能量及营养信息计算出人体所需的多类食物的分别用量;之后通过选择单元根据所述的多类食物的分别用量在所述多类食物的每类食物中选择一种或多种食物。简单、效率高、容易实现各种食物搭配合理、均衡膳食的目地。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进行营养配餐的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中进行营养配餐的原理图;
图3为本发明中手持配餐器的结构原理图;
图4为本发明中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营养配餐方法的具体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营养配餐系统,其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营养配餐系统通过硬件电路或软件进行自动选择配餐,系统可以通过计算机实现,也可以通过其它的集成电路模块、硬件电路等实现。
包括检测单元、计算单元、选择单元,检测单元检测人体所需的能量及营养信息并将该信息输入给所述计算单元;计算单元根据接收的信息计算出人体所需的多类食物的分别用量并将计算的结果输入给选择单元;选择单元根据接收的结果在多类食物的每类食物中选择一种或多种食物。
如图3所示,具体实施例,一种手持配餐器:
手持配餐器中包含硬件电路,上述的检测单元、计算单元、选择单元集成在硬件电路中,手持配餐器上设有人体参数输入按键和显示屏。通过人体参数输入按键将人体参数输入给检测单元,通过计算、选择后,通过显示屏显示所选择的结果。
本发明的上述的营养配餐系统实现营养配餐的方法,其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包括步骤:
首先,检测人体所需的能量及营养信息,可以根据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劳动强度、疾病史等一项或多项人体参数进行检测;
然后,根据检测的能量及营养信息计算出人体所需的多类食物的分别用量;之后,根据计算的人体所需的多类食物的分别用量在多类食物的每类食物中选择一种或多种食物。
在计算人体所需的多类食物的分别用量时,可以依据居民平衡膳食宝塔进行计算。
如图4所示,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分5层,每层包含每人每天一类或多类食物的推荐摄入量,其中:
1层:谷类薯类及杂豆250~400克、水1200毫升;
2层:蔬菜300-500克、水果200-400克;
3层:畜禽肉类50-70克、鱼虾类50-100、鸡类25-50克;
4层:奶类及奶制品300克、大豆类及坚果30-50克;
5层:油25-30克、盐6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树忠,未经李树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1617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G06F 电数字数据处理
G06F19-00 专门适用于特定应用的数字计算或数据处理的设备或方法
G06F19-10 .生物信息学,即计算分子生物学中的遗传或蛋白质相关的数据处理方法或系统
G06F19-12 ..用于系统生物学的建模或仿真,例如:概率模型或动态模型,遗传基因管理网络,蛋白质交互作用网络或新陈代谢作用网络
G06F19-14 ..用于发展或进化的,例如:进化的保存区域决定或进化树结构
G06F19-16 ..用于分子结构的,例如:结构排序,结构或功能关系,蛋白质折叠,结构域拓扑,用结构数据的药靶,涉及二维或三维结构的
G06F19-18 ..用于功能性基因组学或蛋白质组学的,例如:基因型–表型关联,不均衡连接,种群遗传学,结合位置鉴定,变异发生,基因型或染色体组的注释,蛋白质相互作用或蛋白质核酸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