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履带式混合动力车辆的功率后向控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16616.X | 申请日: | 2008-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2779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24 |
发明(设计)人: | 邹渊;孙逢春;张承宁;吴静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W10/08 | 分类号: | B60W10/08;B60W10/26;B60W2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履带式 混合 动力 车辆 功率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履带式混合动力车辆的功率后向控制方法,所述履带式混合动力车辆的双侧履带分别由电动机I和电动机II独立驱动,所述车辆具有由发动机-发电机组和蓄能装置共同构成的动力输出部件,其中,发动机驱动发电机而构成所述发动机-发电机组,所述控制方法实现从所述动力输出部件向所述电动机I和电动机II提供功率的控制,所述控制方法具有如下步骤:
a.确定发动机-发电机组最大输出功率,
b.根据发动机-发电机组最大输出功率确定电动机I和电动机II的总的最大运行功率,
c.分别确定电动机I和电动机II的目标运行功率,
d.根据电动机I和电动机II的目标运行功率实现对电动机I和电动机II的动力输出的控制,使得所述电动机I和电动机II的目标运行功率之和不超过所述总的最大运行功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步骤b还包括分别确定电动机I和电动机II的最大运行功率,从而在步骤d中对电动机I和电动机II的动力输出的控制中,使得电动机I和电动机II的各自的目标运行功率分别不超过其最大运行功率。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车辆还具有功率控制单元,该功率控制单元实现从所述动力输出部件向所述电动机I和电动机II提供功率的控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功率控制单元具有存储单元,其存储有所述发动机-发电机组的最低燃油消耗曲线,所述步骤a还包括测量发动机的实际转速,所述发动机-发电机组最大输出功率为在最低燃油消耗曲线上所述实际转速所对应的功率值。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步骤b还包括确定蓄能装置的最大输出功率,所述电动机I和电动机II的总的最大运行功率为发动机-发电机组最大输出功率与蓄能装置的最大输出功率之和;
所述蓄能装置为蓄电池组、电容或两者的组合;
所述存储单元还存储有在不同的发动机转速下,发电机的输出电流和电压的对应变化曲线;
所述蓄能装置的最大输出功率按如下方式确定:
首先测量发动机的实际转速;
从上述存储单元中获得一个发电机的计算输出电压,该计算输出电压为,发电机的输出电流为上述实际转速下发电机的最大输出电流值的一半时所对应的发电机输出电压;
所述蓄能装置的最大输出功率为上述最大输出电流值的一半与上述计算输出电压的乘积。
还包括判定蓄能装置的峰值功率的步骤;
当蓄能装置的最大输出功率大于蓄能装置的峰值功率时,蓄能装置的最大运行功率被重新设置为所述峰值功率。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步骤b还包括分别确定电动机I和电动机II的最大运行转矩,步骤c还包括分别确定电动机I和电动机II的目标运行转矩,从而在步骤d中对电动机I和电动机II的动力输出的控制中,使得电动机I和电动机II的各自的目标运行转矩分别不超过其最大运行转矩;
当电动机I和电动机II的各自的目标运行转矩大于其最大运行转矩时,将最大运行转矩作为其目标运行转矩来控制所述电动机的动力输出。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车辆还包括电压变换器,所述蓄能装置通过该电压变换器连接到电动机I和电动机II上;
所述电压变换器能够将蓄能装置的电压变化地施加到电动机I和电动机II上;
所述电压变换器为直流电压变换器;
所述车辆还包括整流器,其用于将发动机一发电机组输出的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并将上述直流电输出到电动机I和电动机II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
还包括确定直流电压变换器的阈值电压的步骤,当整流器输出电压低于所述阈值电压时直流电压变换器可控的导通,当整流器输出电压不低于所述阈值电压时,直流电压变换器截止;
其中所述直流电压变换器的阈值电压按如下方式确定:
在所述功率控制单元的存储单元中存储有在不同的发动机转速下,整流器的输出电流和电压的对应变化曲线;
测量发动机的实际转速;
从上述存储单元中获得所述阈值电压,该阈值电压为,整流器的输出电流为上述实际转速下整流器的最大输出电流值的一半时所对应的整流器的输出电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1661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红眼病毒净眼露
- 下一篇:一种治疗学龄儿童失音的冲泡复音茶·袋泡茶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