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板栗的组织培养方法及其专用培养基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810117762.4 申请日: 2008-08-05
公开(公告)号: CN101331851A 公开(公告)日: 2008-12-31
发明(设计)人: 韩振海;孙宁;王忆;许雪峰;李天忠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农业大学
主分类号: A01H4/00 分类号: A01H4/00;C12N5/04
代理公司: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关畅;任凤华
地址: 100094***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板栗 组织培养 方法 及其 专用 培养基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板栗的组织培养方法及其专用培养基。

背景技术

板栗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全身是宝,例如,板栗果实具有重要的营养价值,可加工成多种食品;板栗树材质坚硬,纹理通直,防腐耐湿,是制造军工、车船、家具等良好材料;其枝叶、树皮、刺苞富含单宁,可提取烤胶;花可作为是很好的蜜源等等。正是由于板栗具有诸多重要的应用价值,市场需求大,所以人们越来越注重其优良品种的培育。尤其是在20世纪初,美国发生的栗疫病(Cryphonectriaparasitica(Murr.)Barr),引起了前所未有的大面积生态环境灾害,几乎毁灭了美国东部所有天然的栗树林,此后,育种学家们更加注重培育抗疫病性的板栗新品种。

离体培养技术作为现代育种技术的基础和良种繁育的重要手段,受到了极大地青睐。栗属树种离体培养最早是Jacquiot开始尝试的,1971年,Borrot完成了对茎形成层的研究,以成熟板栗树(100年以上)的形成层做外植体,经过离体培养形成愈伤组织,随后在Trippi等人的研究中,也只获得了愈伤组织(callus tissue),而未见器官分化或只分化到“类芽组织”或芽原基。

中国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具有抗疫病性(blight-resistance)和抗黑水病(inkdisease)的优良特性,是一种良好的种质资源。但是中国板栗极难生根,扦插繁殖生根率很低,而在生物技术方面的研究很少,还未见中国板栗成年树无菌培养体系的成功报道。其有关组培技术的欠缺极大地束缚了现代生物技术在板栗的科研、生产中的应用与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培养板栗的培养基。

本发明所提供的板栗培养基,是在WPM培养基中添加包括IBA和下述两种激素中的至少一种得到的培养基:KT和TDZ;所述IBA的终浓度为0.1-1.0mg/L,所述KT或TDZ的终浓度为0.5-1.0mg/L。

为了防止内生菌的产生,所述培养基还可以包括终浓度为250-500mg/L的头孢霉素。

为了防止褐化,所述培养基还可包括终浓度为3-5g/L的活性炭。

其中,所述IBA的终浓度优选为0.1mg/L,所述KT或TDZ的终浓度优选为1.0mg/L,所述头孢霉素的终浓度优选为250mg/L,所述活性炭的终浓度优选为4g/L。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组织培养板栗的方法。

本发明所提供的组织培养板栗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以板栗带腋芽的茎段为外植体,利用上述任一所述培养基进行组织培养,得到板栗组培苗。

所述培养的条件可以为:温度为23±2℃、相对湿度为50-60%、光强为2000-2500Lx、光照明暗周期为14小时光照/10小时黑暗。

所述茎段取自板栗成年树的春季新生枝条。

为了改变外植体材料表面所携带真菌及细菌的正常生活温度,在杀菌前使其生理代谢产生紊乱,从而增加外植体的成活率,而又能保证新生枝条维持正常的生命代谢,所述新生枝条在所述初代培养前最好先在4℃条件下保存24h。

上述培养基及培养方法适合于一般板栗的培养,如中国板栗,具体可以为中国板栗燕红。

本发明培养基筛选出了适合中国板栗生长的激素种类、抗生素种类、防褐化物质等,解决了目前中国板栗培养中存在的污染和褐化问题,成功建立了中国板栗成年树的无菌培养体系。用本发明培养基培养板栗的方法,成功筛选出了建立中国板栗成年树无菌培养体系的外植体材料——板栗成年树春季枝条,保证了优良性状的遗传稳定性,完善了杀菌处理方法,还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因此,本发明培养基及板栗培养方法适合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中国板栗燕红初代培养的生长情况。

图2为中国板栗燕红的继代培养的生长状况。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实施例中用到的试剂及基本培养基如下:

琼脂、蔗糖、活性炭、滤纸、封口膜、75%乙醇、95%乙醇、硝酸铵、硝酸钙、硫酸钾、氯化钙、磷酸二氢钾、硫酸镁、钼酸钠、硫酸锰、硫酸锌、硫酸铜、硼酸、乙二胺四乙酸钠铁、甘氨酸、肌醇、Ph试纸、盐酸硫胺素、盐酸吡哆醇、核黄素均购自北京广达恒益科技有限公司。

3-吲哚丁酸(IBA)、6-糠氨基嘌呤(KT)、噻苯隆(TDZ)、头孢霉素均购自北京华夏康源科技有限公司。

升汞购自上海开通化工有限公司。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1776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