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碳钢冶炼LF炉防增碳处理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18717.0 | 申请日: | 2008-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4367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14 |
发明(设计)人: | 许晓东;朱志远;杨建平;孙硕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秦皇岛首秦金属材料有限公司;首钢总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7/072 | 分类号: | C21C7/07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月娥 |
地址: | 066326河北省秦皇岛市***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低碳钢 冶炼 lf 炉防增碳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LF炉精炼技术领域,特别是提供了一种低碳钢冶炼LF炉防增碳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在冶炼低碳钢(C:0.04%-0.07%)执行“转炉-LF炉-RH炉-连铸”工艺路线过程中,在LF炉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钢水增碳现象,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钢种冶炼的合格率,同时也增加了LF电极消耗,为防止LF炉冶炼低碳钢过程钢水增碳特研发了此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碳钢冶炼LF炉防止增碳方法,解决了LF炉冶炼低碳钢过程钢水增碳的问题。
经过对大量低碳钢冶炼过程数据的分析,60%以上的增碳量是发生在LF精炼环节,且精炼环节90%以上的增碳量是发生于精炼的前期即精炼开始至精炼10分钟这一时段。分析认为,这一时段大量增碳的主要原因是固态渣料与电极机械摩擦所至,因而本发明应用于冶炼低碳钢时在对钢水进行升温操作前3-5分钟内在精炼位单独完成化渣操作,化渣时进行大氩气搅拌,氩气流量为700-800L/min,压力0.2-0.8MPa;待渣料化好以后再下电极进行升温、脱硫操作,以防止精炼过程增碳。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与实施前:由管线钢冶炼平均增碳0.033%降低到管线钢冶炼平均增碳0.023%~0.018%。整体上平均降碳0.01%-0.02%。
具体实施方式
在冶炼低碳钢时将原先的LF前期化渣过程与升温过程进行分离,使其单独进行,避免了在化渣、升温同时进行过程中渣料与电极摩擦而使钢水发生较为严重的增碳现象。
表1是本操作法实施前后低碳钢冶炼过程增碳数据对比:
表1本发明实施前后LF炉实际冶炼炉次控碳效果对比
防止低碳钢精炼过程增碳试验方案
1、试验目的
摸索低碳钢精炼过程增碳规律,进而为制定防止低碳钢尤其是管线钢在精炼过程增碳的有效措施提供试验数据。
2、试验工艺路线
铁水脱硫-BOF-LF-RH-CC
3、试验要求
此试验在1#铸机或2#铸机开机前两炉完成;
脱硫操作按管线钢冶炼工艺执行;
转炉出钢条件:C:≤0.03%;P≤0.006%、S≤0.010%;温度1710-1730℃;微碳锰铁配锰,加入量按实际冶炼钢种目标成分配加,硅不做调整;
转炉双渣操作,挡渣出钢,渣厚≤50mm;
转炉其它合金及技术条件依照原钢种冶炼要点及LF-RH工艺路线要点执行;
LF炉吊包前保温剂全部用低碳保温剂,其它工艺环节仍执行原工艺要求。
4、试验过程
实施例1:
钢水到LF后取样,按管线钢硫含量进行脱硫操作;
在氩气流量为100-300L/min流量下电极加热脱硫,分两次加入合成渣600kg,萤石200kg,5分钟后抬电极,取样;
降电极按氩气流量300-600L/min脱硫、升温,10分钟后抬电极取样;
继续降电极升温至温度要求,取样;
实施例2:
钢水到LF后取样,按管线钢硫含量进行脱硫操作;
在氩气流量为700-800L/min情况下,分两次加入合成渣600kg,萤石200kg,此时不下电极加热,4分钟后取样;
降电极按100-300L/min软吹流量脱硫、升温,加入第3批合成渣,5分钟后抬电极取样;
继续降电极升温至温度要求,取样;
最终试验结果表明方案2防止增碳效果优于方案1,因此试验后将方案2确定位正式冶炼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秦皇岛首秦金属材料有限公司;首钢总公司,未经秦皇岛首秦金属材料有限公司;首钢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1871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视与智能设备间的内容同步方法
- 下一篇:防坠落装置用工字型玻璃钢导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