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谐振频率可调的压电振动能量收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19212.6 | 申请日: | 2008-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5988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04 |
发明(设计)人: | 伍晓明;林建辉;任天令;刘理天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N2/18 | 分类号: | H02N2/18;H01L41/113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童晓林 |
地址: | 100084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谐振 频率 可调 压电 振动 能量 收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量转化与收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谐振频率可调的压电振动能量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实生产、生活中,从建筑的环境监控,到各种机械的工作检测,都在使用各种传感器,包括无线传感器。在传感器的应用中,能量供应是其中的重要部分。然而,在一些应用环境下,由于更换不便或空间、数量等的限制而无法采用一般的电池等来供电,能量供应成为传感器应用中一个瓶颈。与此同时,许多应用环境都有不同程度的振动。因此,将工作环境固有的振动能量转化为电能的小型化能量收集器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
振动能量的收集可以通过形成带有压电材料的振动结构来实现。振动结构的相对运动会在压电材料中形成应力,进而将振动能量转化为电能。为收集到尽可能多的振动能量,应使振动结构尽可能地工作于谐振状态,即使振动结构的固有频率尽可能地接近环境固有振动的频率。然而,由于制造、操作等各种固有因素,这种“调谐”很难精确地进行。此外,振动能量的收集对频率的偏差是很敏感的,当振动结构不处于谐振状态时,结构的相对运动将迅速减小,导致收集到的振动能量也迅速减少。
因此,需要一种采用压电材料、谐振频率可调的能量收集装置。该装置具有较宽的频率调节范围,能够根据工作环境的需要来调节谐振频率。该装置可以最大化地从工作环境中收集振动能量,然后向传感器供电,进而使传感器拥有自供电能力。同时,由于具有较宽的频率调节范围,该装置可以在不做结构改变的情况下应用到不同的工作环境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谐振频率可调的压电振动能量收集装置,从工作环境中收集振动能量,将振动能量转化成电能,然后向传感器供电,进而使传感器拥有自供电能力。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谐振频率可调的压电振动能量收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装置包括:垫片,支撑基片,压电层,固定质量块和可动质量块;垫片将支撑基片固定,以使支撑基片随工作环境的振动而振动;固定质量块固定到支撑基片上;可动质量块固定到固定质量块上;可动质量块是表面有螺纹的柱状体,而固定质量块内部有与可动质量块表面螺纹相吻合的螺孔,并以此套合在一起;可动质量块通过拧动,调整其重心在支撑基片上的相对位置。
所述支撑基片为压电材料或者非压电材料;如果为非压电材料,其上固定至少一个压电层。
所述压电层为压电单晶、压电陶瓷、锆钛酸铅、钛酸钡或者聚偏氟乙烯压电膜。
所述固定质量块和所述可动质量块是铝、铜、不锈钢或者聚四氟乙烯。
所述可动质量块的密度比所述固定质量块的密度大。
所述固定质量块和所述可动质量块的中心线与所述支撑基片的中心线重合。
本发明的效果是:工作环境的振动带动所述装置的支撑基片振动,从而使支撑基片上的压电层在应力作用下产生电势,实现振动能量到电能的转化。同时,该装置通过固定质量块和可动质量块相结合的方式,能够在较大频率范围内、精确地调节该装置的固有频率,克服传统的装置无法精确调节谐振频率的问题,因此能够在不同的振动环境下最大化能量收集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个简单的谐振频率可调的压电振动能量收集装置的视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的视图。
图3是本发明另一个优选实施例的视图。
图中:压电层1、支撑基片2、垫片3、振动平台4、固定质量块5、可动质量块6、固定螺钉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优选实施例作详细说明。应该强调的是,下述说明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及其应用。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装置。该装置的支撑基片2和压电层1通过垫片3固定在振动平台4上,进而从振动平台4中收集振动能量。垫片3可以是金属,或者其他硬度较大的材料,以允许支撑基片粘合于该垫片之上,并且厚度上要满足支撑基片2和振动平台4相对运动的要求,以避免支撑基片2和振动平台4相碰撞。支撑基片2的相对上下两侧固定压电层1。支撑基片2可以是塑料、金属或者其他非压电材料,以允许压电层1粘合于该支撑基片之上。工作环境的振动,会使支撑基片2带动压电层1发生相对运动而产生一定的弯曲,这使得压电层1处于应力下。应力导致电荷在压电层1中积累,并在压电层1中形成电势,从而实现振动能量到电能的转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清华大学;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1921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