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燃煤烟气脱硫废弃物的应用及其用于盐碱地植树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19806.7 | 申请日: | 2008-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4708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1 |
发明(设计)人: | 陈昌和;李跃进;李彦;孙兆军;段广德;王淑娟;方亮;禚玉群;赵博;徐旭常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23/04 | 分类号: | A01G23/04;B09C1/08;C09K1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4北京市1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煤 烟气 脱硫 废弃物 应用 及其 用于 盐碱地 植树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盐碱地植树工艺,尤其涉及一种利用燃煤烟气脱硫废弃物用于盐碱地植树的方法,属于盐碱地改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燃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是国家环保部门重点监控的排放指标,烟气脱硫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我国发展较快。燃煤烟气脱除SO2的工艺之一是湿法烟气脱硫。在清除烟气中的SO2后,会产生大量的废渣,其主要成分是CaSO4·2H2O。这些废渣每年要占用大面积的堆放场地。所以,烟气脱硫工程能否持续运行,其关键问题是能否找到废弃物再利用的途径。如果不加以妥善处置,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应用燃煤烟气脱硫废弃物进行盐碱地改良,是一个除弊兴利的环保循环经济课题。
我国北部有大面积无法利用的盐碱地,这种土壤是极其难以改良利用的。目前治理盐碱地的措施一般有水利改良措施(灌溉、排水、放淤、种稻、防渗等)、农业改良措施(平整土地、改良耕作、施客土、施肥、播种、轮作、间种套种等)、生物改良措施(种植耐盐植物和牧草、绿肥、植树造林等)和化学改良措施(施用改良物质,如石膏、磷石膏、亚硫酸钙等)四个方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燃煤烟气脱硫废弃物用于盐碱地植树的方法,一方面使燃煤烟气脱硫废弃物得到经济有效的利用,变废为宝,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改良速度快,效果好,用水量少,经济性好,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盐碱地植树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燃煤烟气脱硫废弃物在盐碱地植树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利用燃煤脱硫废弃物在盐碱地植树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一种利用燃煤脱硫废弃物在盐碱地植树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首先对盐碱地进行盐分分布测量,得到不同剖面的pH值、全盐量和碱化度,最后得到土壤剖面中的盐分分布;
2)把地面统一平整,挖直径为1~4m、深为1.0~1.2m的树坑,把土取出;
3)根据盐碱土壤中的碱化度计算所需的燃煤脱硫废弃物的用量;具体为:
碱化度为10~20%的轻度碱化盐碱地,燃煤烟气脱硫废弃物的用量为1m3树坑为10~12公斤;
碱化度为20~30%的中度碱化盐碱地,燃煤烟气脱硫废弃物的用量1m3树坑为12~15公斤;
碱化度为≥30%重度碱化盐碱地,燃煤烟气脱硫废弃物的用量1m3树坑为15~17公斤;
4)根据盐碱土壤中的碱化度及土壤剖面中的盐分分布,将不同比例的烟气脱硫废弃物、有机肥与原来的土共同拌均匀后,回填到坑内;
5)再挖出直径为1m、深为1m的内圈树坑,坑底铺10~20cm厚的碎粒石或建筑用的泡沫塑料,选择并种植耐盐碱的树木,再将挖出的土回填;
6)种植后立即灌透水,使脱硫废弃物充分溶解以完成化学反应,当土表出现返盐现象时,再灌一次水,以后视土壤水分状况进行灌水和日常管理。
本发明所述的燃煤烟气脱硫废弃物为燃煤电厂湿法脱硫的副产物,其中CaSO4·2H2O占燃煤烟气脱硫废弃物总重量的85~90%。
所述的耐盐碱的树木为新疆杨、群众杨、垂柳、沙枣、国槐或紫穗槐或几种的组合,树干直径为2cm以上。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突出性效果:本发明一方面使燃煤烟气脱硫废弃物得到经济有效的利用,变废为宝,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改良速度快,效果好,用水量少,经济性好,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盐碱地改良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1)首先应对盐碱地进行盐分分布测量:对盐碱土壤从地面下部0~110cm深度内,每隔20cm进行取土采样,经阴干、过筛后,分析化验其中的CO32-、HCO3-、SO42-、Cl-、Ca2+、Mg 2+、K+和Na+的含量;从而计算出Na2CO3、NaHCO3、Mg(HCO3)2、±)Na和±)Mg的量;将阴阳离子计算成盐分之后,得到不同剖面的全盐量和碱化度,最后得到土壤剖面中的盐分分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1980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低压智能监控系统
- 下一篇:一种倍增光路的超声悬浮场测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