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19851.2 | 申请日: | 2008-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741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7 |
发明(设计)人: | 贾民丽;李晓卡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7/26 | 分类号: | H04B7/26;H04L12/56;H04L1/18;H04L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远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王学强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传输 控制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在上行同步过程 中的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第三代合作伙伴(3rd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提出了两 种技术: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HSDPA) 和高速上行分组接入(High Speed Uplink Packet Access,HSUPA)。其中: HSDPA技术是第三代合作伙伴第5版(3rd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Release5,3GPP R5)提出一种增强方案,同时适用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和时分同步的码分多址(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SCDMA)系统。 HSDPA的主要目标是对分组数据业务提供高速支持,因此其对数据传输速率 的要求较高,而且需要获得较低的时间延迟和较高的系统吞吐量和有力的服 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保证。而HSUPA技术是第三代合作伙伴 第7版(3rd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Release7,3GPP R7)提出的一 种上行增强方案。
HSDPA技术和HSUPA技术最初主要用于CELL_DCH状态下的下行和上 行数据传输增强,然而,目前的HSPA+的研究过程中,为了提高CELL_FACH 状态下的上行数据传输峰值速率,减低控制面和用户面延时以及降低到达 CELL_DCH的迁移时间,提出在CELL_FACH状态使用HSDPA和HSUPA技 术,并称具有这种特性的CELL_FACH状态为增强CELL_FACH状态。
在CELL_FACH下行增强中提出采用高速下行共享信道(High Speed Downlink Shared Channel,HS-FACH)代替前向接入信道(Forward Access Channel,FACH)发送下行数据,以提高CELL_FACH状态下的下行数据峰值 速率,而且,目前低码片速率时分双工(LCR TDD)就增强CELL_FACH状 态下的特征已经能达成的一致意见为:对于增强CELL_FACH状态下具有专用 终端标识信息即高速下行共享信道无线网络临时标识(HS-DSCH Radio Network TemporaryIdentity,H-RNTI)的终端,需要通过HS-DSCH的共享 信息信道(Shared Information Channel for HS-DSCH,HS-SICH)发送信道质 量测量和数据解码情况的反馈信息给基站,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在 CELL_FACH上行增强中提出引入增强专用通道(E-DCH)传输上行数据, 以提高CELL_FACH状态的上行数据峰值速率。并且,为了提高系统资源利用 率,CELL_FACH增强状态允许不持续地保持上行同步,及允许在长时间无数 据发送时上行失步,当有上行数据或上行反馈如E-DCH随机接入上行控制信 道(E-DCH Random access Uplink Channel,E-RUCCH)、E-DCH物理上 行信道(E-DCH Physical Uplink Channel,E-PUCH)和HS-SICH需要传输时, 必须保证终端处于上行同步状态,否则基站可能无法正确收到终端的数据或 反馈,从而导致由于不必要的重传而浪费系统资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198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