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动终端电池电压等级划分的实现方法及该移动终端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19906.X | 申请日: | 2008-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5903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04 |
发明(设计)人: | 芦跃霞;杨学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6 | 分类号: | G01R31/36;G01R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许静 |
地址: | 518057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终端 电池 电压 等级 划分 实现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电池,特别是涉及一种移动终端电池电压等级划分的实现方法及该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移动终端如手机上电量等级是随使用时间而变化的,这种变化可以反映出电池电量的多少。通常电量等级变化的实现方法是通过硬件检查电池电压,然后通过模数转换成为数字信号供CPU采集,手机CPU通过采集到的数字量和预先设置好的电池电量等级表逐级比较,匹配到最合适的一个等级,然后把代表这个等级的数值传给显示模块,显示模块可以定时读取该值,根据该值刷新电池电量显示。
通常情况下已知型号的手机电池电压的范围是确定的,不同型号手机对电量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划分的等级也不尽相同。手机电池电压的等级表在软件中对应一张二维表,我们把它叫做电压等级表。同样的电池对应不同型号的手机其电压等级的划分级数不同。这就要求在软件实现时要根据具体情况来修改电压等级表,对于同一型号的手机这张表是固定的。手机软件通常是模块化的结构设计,不同功能的手机其基本架构是不变的。对于电压等级的变化,唯一要修改的就是这张电压等级表。
软件程序员只关心电压等级表的结构,而不关心表中的具体内容。程序员把电池电压和显示等级的对应关系描述成一个二维数组模型,每一等级对应两个元素:电压和显示等级。通过比较电压找到显示等级。有了电压等级表的结构后下来的工作是要向表中添加内容。具体电压等级关系是由硬件人员根据产品需要通过反复试验确定的。通常是硬件人员把试验数据交给软件开发人员,软件开发人员来修改数组的大小和数组元素的数值。这样每次手机升级换代都需要由软件人员来修改这张表。表的大小要跟着改变。
在现有技术的手机电压等级划分的实现方法中,通常将电压等级划分直接定义为二维数组的结构放入程序文件中。示例性地,在用C语言实现时,将电压等级划分直接定义为二维数组的结构放入如下A.c文件中。
该A.c文件包括:
最大电压等级宏定义
#define MAX_VOLTAGE_LEVEL6
电压等级数组元素结构定义
Typedef struct
{
SINT32 voltage;
SINT32 value;
}T_VOL_CFG;
最终生成的电压等级划分数组
T_VOL_CFG voltage_table[MAX_VOLTAGE_LEVEL]=
{
{v1,t1},/*0-v1,一级电压取值范围*//
{v2,t2},/*v1-v2,二级电压取值范围*//
{v3,t3},/*v2-v3,三级电压取值范围*//
{v4,t4},/*v3-v4,四级电压取值范围*//
{v5,t5},/*v4-v5,五级电压取值范围*//
{v6,t6},/*v5-v6,六级电压取值范围*//
};
该例中,以将电池电压划分为6个等级为例,其中,当手机电池电压位于0-v1范围时,显示为一级;当手机电池电压位于v1-v2范围时,显示为二级;当手机电池电压位于v2-v3范围时,显示为三级;当手机电池电压位于v3-v4范围时,显示为四级;当手机电池电压位于v4-v5范围时,显示为五级;当手机电池电压位于v5-v6范围时,显示为六级。其中t值表示在对应电压等级时,隔t时长查询电池电压;例如,在当前电压为一级时,间隔t1时长查询电池电压;在当前电压为二级时,间隔t2时长查询电池电压;以此类推,其它级别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该程序文件利用上述方法时,在需要修改手机电池的电压等级划分时,如手机升级换代时,每次都需由程序员直接对该程序文件进行修改,从而,直接导致了代码的可维护性差,增加了开发维护的工作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电池电压等级划分的实现方法及该移动终端,以解决现有技术的实现方法导致移动电池电压等级表不易维护、维护工作量较大的技术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1990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