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减轻桥墩基部淘蚀的前置斜柱装置及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19950.0 | 申请日: | 2008-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7707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04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明;魏庆鼎;王亚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D22/00 | 分类号: | E01D22/00;E01D1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商泰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毛燕生 |
地址: | 100871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轻 桥墩 基部 前置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减轻桥墩基部淘蚀的前置斜柱装置及方法,属于桥梁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河床上桥墩根部附近的河床被水流冲刷淘蚀,可引起桥基乃至桥梁损坏;因此,防止桥墩基部淘蚀是桥梁建设和维护工程中的一大重要课题。通常的解决桥墩基部淘蚀的方法是从结构上加强桥墩基础。
在桥墩和河床的交接区,河水在绕流桥墩的过程中形成马蹄形涡旋(如图1所示),剧烈旋转的水流产生的剪切力对桥墩附近的河床会进行不断的磨损、淘蚀,造成对于桥墩的危害。很显然,把桥墩基础结构建得坚固是抗淘蚀的一个途径,但这不仅要投入更多的资金,而且也不是完全可靠的,因为“水滴石穿”,水流日夜不停地旋转着,并挟带沙石,因此其淘蚀力非常强。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是从源头削弱水流的涡旋度,控制水流旋涡,从而降低其对于桥墩基础的淘蚀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减轻桥墩基部淘蚀的前置斜柱装置及方法,该装置通过抑制绕过桥墩根部的马蹄涡系的方法,以减轻水流对桥墩下部河床的冲刷淘蚀作用。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减轻桥墩基部淘蚀的方法,在桥墩的正上游安装一根倾斜柱体,具体安装方法是:所述倾斜柱体的一端固定在河床上,所述倾斜柱体的另一端固定在桥墩上或靠近但尚未接触桥墩处,以抑制绕过桥墩根部的马蹄涡系,从而减轻水流对桥墩下部河床的冲刷淘蚀作用;使用钢铁或混凝土构建所述倾斜柱体,依据桥墩浸水高度来确定所述倾斜柱体的高度,一般取水面下桥墩高度的1/5;所述斜柱的柱基与桥墩前缘的距离为桥墩迎水宽度的一半,柱径为此宽度的1/5。
一种减轻桥墩基部淘蚀的前置斜柱装置,该装置在桥墩的迎水面、桥墩的正上游安装一根倾斜的柱体,倾斜柱体的一端固定在河床上,倾斜柱体的另一端固定在桥墩上或靠近但尚未接触桥墩,以抑制绕过桥墩根部的马蹄涡系,从而减轻水流对桥墩下部河床的冲刷淘蚀作用;所述柱体使用钢铁或混凝土构建,高度依据桥墩浸水高度来定,一般取水面下桥墩1/5高度;所述斜柱的柱基与桥墩前缘的距离为桥墩迎水宽度的一半,柱径为此宽度的1/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适用于待建或已建的桥墩,可以减少桥墩与河水交接区马蹄形涡对于桥墩下部河床的淘蚀,对于保护桥梁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能减轻水流对于桥墩的冲击力,并防止船只对于桥墩的直接撞击(其效果要由结构设计来实现,例如斜柱高出水面,斜柱与桥墩适当分离并有独立基础等)。此种斜柱装置适合不同形状的桥墩,结构简单,作用显著。
附图说明
图1为桥墩与河床交接区的马蹄形旋涡水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河床上桥墩迎水面斜柱装置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在桥墩迎水面安装斜柱装置的实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河床上桥墩迎水面斜柱装置示意图。图示中河床1用平板示意,桥墩2用平板上的圆柱体示意,假设水流方向由左至右,在桥墩的正上游安装一根斜柱3,斜柱3的一端固定在河床1上,斜柱3的另一端固定在桥墩2上或接近桥墩2,以抑制绕过桥墩根部的马蹄涡系,从而减轻水流对桥墩下部河床的冲刷淘蚀作用。该斜柱使用钢铁或混凝土构建,高度依据桥墩浸水高度来定,在本实施例中,取水面下桥墩约1/5高度。该斜柱的柱基与桥墩前缘的距离约为桥墩迎水宽度的一半,柱径约为此宽度的1/5。本发明提供的斜柱装置,不仅减少了桥墩与河水交接区马蹄形涡对于桥墩下部河床的淘蚀,减轻了水流对于桥墩的冲击力,同时也防止了船只对于桥墩构成直接撞击,有效地保护了桥梁。
实施例2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在桥墩迎水面安装斜柱装置的实例图。如图中所示,水流方向由矢量U表示,假设桥墩高度为H,桥墩圆柱面直径为D。在本实施例中,斜柱直径为桥墩柱面直径D的1/5,该斜柱的上端仅靠桥墩并固定在距桥墩底部1/5桥墩高度H处;该斜柱的下端则固定在桥墩正上游距离桥墩1/2桥墩柱面直径D处的河床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未经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199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软管护套缠绕装置
- 下一篇:螺杆挤出机加热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