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废弃聚氨酯的回收利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20240.X | 申请日: | 2008-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7671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04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平;鲁孔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建平;鲁孔瑜 |
主分类号: | C08J9/06 | 分类号: | C08J9/06;C08L75/04;C08L9/06;C08G18/08;C08K5/13;C08K5/524;B29B17/04;B29B7/00;B29B9/06;B29C45/00;B29C47/00;B29C47/82;B29C45/74;B29K7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00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弃 聚氨酯 回收 利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废弃聚氨酯材料的回收利用方法。
背景技术
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弃、下脚聚氨酯材料和民用废旧聚氨酯鞋底,现在一般都随意丢弃、填埋或焚烧处理,这样既浪费了聚氨酯资源,又污染了环境。现有开发的聚氨酯回收技术有以下几种:一种是将废弃聚氨酯粉碎后物料10~30%掺混到聚醚多元醇(A组分)和异氰酸酯(B组分)中,发泡制备泡沫制品,其难点是粉碎后的聚氨酯物料要过100~150目筛子,对粉碎的聚氨酯物料粒径要求较高,粉碎难度大。第二种是将废弃聚氨酯粉碎后与聚氨酯胶黏剂和尿醛胶黏剂混合,模压形状简单的板状材料,仅用在低端的产品上,回收利用价值低。第三种是通过醇解法、氨解法等把聚氨酯树脂降解成低相对分子质量的成分。其原理都是将聚氨酯大分子中含有的大量氨基甲酸酯键、酯键、脲基和醚键等断键,使其形成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含聚酯或聚醚多元醇或聚氨酯多元醇及少量胺的液体混合物,然后分离,再按照低于20%的比例掺混到纯的聚酯多元醇和异氰酸酯成分中,制造聚氨酯树脂,此法溶剂回收麻烦,耗时较长,效率较低、废料一次利用率很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对回收的聚氨酯密度、硬度可进行控制的废弃聚氨酯的回收利用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解决方案:一种废弃聚氨酯的回收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按以下步骤进行:
(1)将废弃聚氨酯去污后投入粉碎机中粉碎,粉碎成粒径小于挤出机螺杆与料筒之间间隙的颗粒;
(2)将粉碎好的颗粒投入高混机,然后依次加入抗氧剂、发泡剂、热塑性丁苯橡胶、聚醚或聚酯多元醇、异氰酸酯和润滑剂进行均匀混合;
(3)将混合均匀的物料通过挤出机熔融、分散,使回收的聚氨酯分子与聚醚或聚酯多元醇、异氰酸酯进行聚合反应,使得回收的聚氨酯分子链得到增长,然后挤出,冷却拉条,由切粒机切粒成聚氨酯粒子;
(4)将得到的聚氨酯粒子通过注塑机注塑成型,或模压机模压成型。
混合均匀的物料在挤出机的熔融最高温度小于发泡剂的分解温度;注塑机注塑成型的料筒温度或模压机模压成型的模具温度高于发泡剂分解温度。
本发明一方面通过调节配方中发泡剂的数量和调整发泡剂分解时段来调节材料中的泡孔的数量,从而实现对回收材料和制品密度的控制;另一方面通过调节配方中聚醚或聚酯多元醇、异氰酸酯的量以及选择加入不同硬度和不同量的热塑性丁苯橡胶等方法,从而实现对回收材料硬度的控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实施例三、实施例四按以下步骤进行:
(1)将废弃聚氨酯去污后投入粉碎机中粉碎,粉碎成粒径小于挤出机螺杆与料筒之间间隙的颗粒,颗粒粒径为1~10mm。
(2)将粉碎好的聚氨酯颗粒投入高混机,然后依次加入抗氧剂1010,发泡剂H(二亚硝基五次甲基四胺)、热塑性丁苯橡胶/4452、聚醚或聚酯多元醇(A组分)、异氰酸酯(B组分)和液体石蜡进行混合(投料量按照表1)。
(3)将混合均匀的物料通过挤出机熔融、分散,使回收的聚氨酯分子与聚醚或聚酯多元醇、异氰酸酯进行聚合反应,使得回收的聚氨酯分子链得到增长,同时,将挤出机的熔融最高温度控制在160-180℃之间,小于发泡剂的分解温度,然后通过挤出机挤出,经过冷却拉条,最后通过切粒机切粒,得到再生聚氨酯粒子;
(4)将得到的再生聚氨酯粒子通过注塑机注塑成型,按照料筒温度高于发泡剂分解温度的原则,将注塑机料筒最高温度控制在190~200℃之间,模具温度控制在50℃之内,可得到密度可控、硬度可控的制品。
再生聚氨酯粒子也可通过模压机模压成型,按照模压机模压成型的模具温度高于发泡剂分解温度的原则,将模具最高温度控制在190~200℃之间,也可得到密度可控、硬度可控的制品。
表1实施例一~实施例四各配料重量配合比及产品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建平;鲁孔瑜,未经刘建平;鲁孔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2024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层叠状剪切压电陶瓷促动器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复合型水源水预处理组合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