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轴承冷却循环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21324.5 | 申请日: | 2008-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6347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1 |
发明(设计)人: | 赵光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诸暨申发轴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37/00 | 分类号: | F16C3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800浙江省诸暨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轴承 冷却 循环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却循环结构,尤其是一种轴承冷却循环结构。
背景技术
轴承在机械加工中应用的越来越广泛,轴承冷却技术领域中,瓦块式支撑轴承的冷却研究更加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现有支撑轴承冷却循环方式如附图1所示:包括轴承壳体(21)和均匀设于其内的若干轴承瓦块(22),冷却油从进油口(25)进入后,经轴承壳体两侧的油槽(23)再到进油孔(26),然后进入转子形成冷却油膜,最后通过油封环(29)及油封挡环(28)底部的回油缺口(27)流出轴承完成循环。这种结构需要的冷却油的总量比较大,并且进油孔的数量太少,导致冷却油利用效率低。因工作时冷却油压力不能太大,所以进油孔出油时的流速必然不可能很高,所以在启动时冷却油不能及时到达转子,从而影响整个轴承的冷却,进而影响整个轴承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一种进油流速大,油利用率高,冷却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的轴承冷却循环结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如此实现的:
一种轴承冷却循环结构,包括轴承壳体(1)和均匀设于其内的若干轴承瓦块(2),各轴承瓦块(2)之间留有间隙,轴承壳体(1)上均匀分布有带进油口(5)的垫块(4),进油口(5)与轴承壳体(1)上的油槽(3)相通,轴承两侧设有油封挡环(8)和油封环(9),所述油槽(3)只设于轴承壳体(1)的一侧,并与进油口(5)相通,在各轴承瓦块(2)的间隙内设有带喷油孔(13)的喷油管(12),所述喷油管(12)的一端封闭另一端连接在油封挡环(8)上,并通过设于油封挡环(8)中的通油槽(10)与油槽(3)相贯通。
作为优选,所述喷油孔(13)成排均匀排列在喷油管(12)上。
作为优选,所述喷油管(12)与油封挡环(8)之间为过盈配合连接。
本发明将原有结构中的进油孔改为在各轴承瓦块(2)的间隙内增设带喷油孔(13)的喷油管(12),喷油管(12)通过在油封挡环(8)中增设的通油槽(10)与油槽(3)相贯通,油槽(3)只设于轴承壳体(1)的一侧,这种结构改善了原有结构进油流速小,冷却油利用率不高的缺点,油通过喷油管(12)上的喷油孔(13)喷出,在油压不高的情况下,提高了流速,使冷却油利用率提高,由于喷油管(12)在轴承圆周上均匀分布,从而保证了形成的油膜均匀。本发明具有冷却油流速大,利用率高,冷却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1是现有轴承的冷却循环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图1的侧面剖视图;
附图3是本发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图3的侧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参考附图2、附图3,一种轴承冷却循环结构,包括轴承壳体(1)和均匀设于其内的五个轴承瓦块(2),各轴承瓦块(2)之间留有间隙,轴承壳体(1)上均匀分布有带进油口(5)的五个垫块(4),进油口(5)与轴承壳体(1)上的油槽(3)相通,轴承两侧设有油封挡环(8)和油封环(9),所述油槽(3)只设于轴承壳体(1)的一侧,并与进油口(5)相通,在各轴承瓦块(2)的间隙内共设有五个带喷油孔(13)的喷油管(12),喷油孔(13)成排均匀排列在喷油管(12)上。
喷油管(12)的一端封闭另一端连接在油封挡环(8)上,并通过设于油封挡环(8)中的通油槽(10)与油槽(3)相贯通。喷油管(12)与油封挡环(8)之间为过盈配合连接。
工作时,冷却油循环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从下半轴承的进油口(5)进入轴承之后,沿轴承壳体(1)上的油槽(3)流动,经油封挡环(8)上的通油槽(10)到达喷油管(12)内,再由喷油管(12)上的喷油孔(13)喷到内孔转子上,形成油膜,最后通过油封环(9)及油封挡环(8)底部的回油口(11)流出轴承完成循环。
喷油管(12)的小口径使冷却油在进油压不高的前提下得到较高的流速,较高的流速可以让冷却油直接作用在转子上,加快形成油膜的速度,提高冷却效果。喷油管(12)上的喷油孔(13)覆盖了大部分轴承内孔范围,形成均匀的油膜,增加了冷却效果,进而延长了轴承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诸暨申发轴瓦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省诸暨申发轴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2132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次烧结的双金属轴承制造方法
- 下一篇:风扇冷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