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21503.9 | 申请日: | 2008-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8760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8 |
发明(设计)人: | 韩双来;李增珍;赵骏;王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聚光科技(杭州)有限公司;杭州聚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00 | 分类号: | G01N21/00;G01N1/24;G01N3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52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烟气 排放 连续 监测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方法及系统,它应用在烟气排放连续监 测中,特别是当烟气管道内气体存在温度降低会有析出物出现的情况时。
背景技术
为了有效地监控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情况,目前多采用烟气排放连续监测 系统(CEMS)去测量烟道内有害气体的浓度、烟气的流速、烟气的湿度等参数, 并将所述测得参数送到环保监控部门,以便根据测得参数采取相应对策。
美国专利US5621213公开了一种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包括安装在烟道 上的取样装置以及预处理装置、气体室、射流泵、测量装置;其中,所述射流 泵安装在气体室的出口端。
上述监测系统的工作过程大致为以下步骤:
所述射流泵与取样装置配合,连续取样烟道内的烟气;其中,所述射流泵 使用常温下的气体作为引射气;
烟气中通常含有焦油、粉尘等颗粒物,所述颗粒物容易堵塞气体管路、气 体室等装置;因此,需要使用预处理装置过滤掉烟气中的焦油、粉尘等颗粒物, 并将预处理后的烟气送入气体室;
测量装置利用吸收光谱技术测得气体室内烟气的参数,如二氧化硫、氮氧 化物(如NO、NO2)的浓度。
在上述工作过程中,烟气在进入气体室前后被加热到一定温度,如150℃, 防止烟气中的水蒸气冷凝,避免了烟气中的酸性气体溶于冷凝水而形成腐蚀气 体管路、气体室等装置的酸。
上述监测系统在工作过程中,大量常温的引射气高速通过所述射流泵。取 样烟气经过射流泵时,一方面,常温的引射气与烟气混合,降低了烟气的温度; 另一方面,引射气通过射流泵时体积膨胀、对外做功,进一步导致引射气和取 样烟气的混合气的温度下降。虽然取样烟气在送入气体室之前经过了过滤,得 以过滤掉烟气中绝大多数的焦油、粉尘等颗粒物,但烟气中仍然会残留少量的 焦油等颗粒物,另外烟气中还存在高温下是气态而在低温时是固态或液态的物 质,如硫、焦油等。烟气中的这些物质就可能会在通过射流泵时被析出,这些 析出物和未被过滤掉的颗粒物会堵塞射流泵,严重影响监测系统的正常运行。
为了使监测系统持续稳定地工作,需要定期维护射流泵:拆下射流泵,清 洗后再重新安装、调试,明显增加了系统的维护量;也影响了监测系统工作的 连续性和稳定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工作稳定性好的烟气排放 连续监测方法,还提供了一种工作稳定性好、维护工作量小的烟气排放连续监 测系统。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取样装置与安装在气体室出口端的射流泵配合,取样管道内的烟气,其 中,加热进入射流泵的引射气;
b、取样烟气输送到所述气体室内;
c、测量装置测得气体室内烟气的参数;
d、气体室内的烟气被射流泵抽出并使烟气的温度高于烟气中成分的析出温 度,在通过射流泵时,与射流泵的引射气混合,其中,混合后烟气的温度高于 烟气中成分的析出温度。
作为优选,加热所述射流泵。
作为优选,加热气体室内被抽出的烟气,使烟气温度高于烟气中成分的析 出温度。
作为优选,所述引射气的温度在100℃以上。
作为优选,所述引射气的温度在120℃—250℃。
气体管路通常采用工程塑料,由于工程塑料的耐热范围和析出物的析出温 度的限制,一般不会将引射气的温度提高到250℃以上,如果烟气中存在温度较 高的析出物时,可将塑料管道改成金属管道,并将引射气的温度升高到250℃以 上。
为了实施上述方法,本发明还提出了这样一种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包 括依次连接的取样装置、气体室、射流装置、连接气体室与射流装置的气体管 路68、测量装置;所述射流装置包括射流泵、通过气体管路64与射流泵相连接 的引射气气源;所述的引射气气源和/或气体管路68上设置有加热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气体管路64为盘状、蜿蜒状或螺旋状。
作为优选,所述射流泵上设置有加热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气体管路68上设置有加热装置。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聚光科技(杭州)有限公司;杭州聚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聚光科技(杭州)有限公司;杭州聚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2150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碗式中速磨机
- 下一篇:用于油品氧化脱硫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