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氧氟沙星的绿色合成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21775.9 | 申请日: | 2008-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1420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26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塘;孙海林;彭永延;钱沛良;江霁颜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上虞京新药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498/06 | 分类号: | C07D498/06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建青 |
地址: | 312500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氧氟沙星 绿色 合成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学制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氧氟沙星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氧氟沙星(Ofloxacin,OFL)是日本第一制药株式会社于1982年开发的第三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又名氟嗪酸(CAS登记号82419-36-1),它具有抗菌谱广、杀菌力强及血药浓度高、细菌不易耐药、副作用少等优点,临床上主要用于呼吸、泌尿、生殖系统、五官和皮肤软组织等各种类型感染的治疗。本品为白色至微黄色结晶性粉末,无臭,苦味,遇光渐变色,微溶于水、乙醇、丙酮和甲醇,易溶于冰醋酸。其化学名为(±)-9-氟-2,3-二氢-3-甲基-10-(4-甲基-1-哌嗪基)-7-氧-7H-吡啶并[1,2,3,-de]-[1,4]苯并噁嗪-6-羧酸,结构式如I所示。
氧氟沙星是由氧氟羧酸与N-甲基哌嗪经缩哌反应制得。从诱导效应与反应历程来看,氧氟羧酸分子中10位碳正电性较9位碳要大,为N-甲基哌嗪中的仲氮原子主要进攻部位,且每生成一分子的氧氟沙星便会释放出一分子的氟化氢,因此,在反应过程中一般要加入缚酸剂促使反应正向进行。同时,还要选用极性较大的有机溶剂,通过诱导极化来增大氧氟羧酸分子中10位碳的反应活性,促使氧氟羧酸与N-甲基哌嗪反应完全。
WO2005123746公开了分别以异戊醇、二甲苯、二氧六环、N,N-二甲基甲酰胺或二甲基亚砜为溶剂,在100~130℃反应温度时,氧氟羧酸与N-甲基哌嗪发生缩哌反应制得氧氟沙星粗品,采用的缚酸剂是碳酸钾、碳酸氢钠、三乙胺或吡啶。
美国专利US4777253和US5539110先后公开了以吡啶既作为溶剂、又作为缚酸剂,分别在55℃保温反应8小时和在120℃时保温反应12小时来完成氧氟羧酸与N-甲基哌嗪的缩哌反应,然后减压浓缩至干,再依次用乙醚、正己烷和四氢呋喃进行后续处理,最终得到氧氟沙星粗品。
关于氧氟沙星粗品到氧氟沙星成品的纯化工艺,目前尚未见相关专利文献报道。为了符合国内外氧氟沙星的质量标准,各生产厂家因缩哌工艺不一,对氧氟沙星粗品的纯化工艺也不尽相同,但大致可归纳如下:
将氧氟沙星粗品于适量某单一或混合溶剂中分散,搅匀后滴加碱液,溶清后加活性炭脱色、过滤,用酸回调至产品全部析出,甩滤。将所得的氧氟沙星湿品再于某单一或混合溶剂中分散,搅匀后滴加酸液,溶清后加活性炭脱色、过滤,用碱回调至产品全部析出,漂洗脱盐、甩滤,真空干燥,得氧氟沙星成品。纯化过程表示如下:
上述专利文献存在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使用了沸点较高、极性较大的有机溶剂如异戊醇、二甲苯、二氧六环、吡啶、N,N-二甲基甲酰胺或二甲基亚砜为溶剂,不仅原料单耗与能耗增大,而且气味重,尤其是二甲基亚砜和吡啶。
第二,采用了反应原料以外的其它碱性物质如碳酸钾、碳酸氢钠、三乙胺或吡啶作为缚酸剂,不仅增加了固废,而且使排放的废水中盐份和有机物增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不采用有机溶剂作为缩哌反应的介质,且仅需一次精制就可以制得氧氟沙星成品的绿色合成工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上虞京新药业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上虞京新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2177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紫外光固化玻璃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污泥脱水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