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酵红茶饮料的生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21831.9 | 申请日: | 2008-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8549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8 |
发明(设计)人: | 尹军峰;钱晓军;许勇泉;沈丹玉;陈素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深圳市深宝华城食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16 | 分类号: | A23F3/16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10008***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酵 红茶 饮料 生产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饮料的制作技术领域,具体设计一种发酵红茶饮料的生产 工艺。
背景技术
茶叶中主要含有茶多酚类、茶色素、茶多糖、茶蛋白和茶氨酸等有效成分。 至今,已被现代科学所证实的茶的医疗、保健功效主要有:抗肿瘤、抗突变、 抗衰老、抗疲劳、抗辐射、抗龋齿、消除重金属毒害、代谢调节和生理调节、 美容、抑制有害微生物、增强记忆及改善大脑功能等。目前我国红茶饮料生产 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采用传统发酵的红茶直接提取,然后进行调配和加工; 二是直接采用红茶浓缩汁或速溶红茶粉进行调配和加工,目前红茶饮料生产方 式以后者为主。红茶饮料传统加工方式,以传统发酵红茶为原料,加工成本高、 生产周期长、加工工艺繁琐、品质不稳定、得率低、设备投入大、能耗高,生 产工艺和产品标准不易控制,严重阻碍了茶饮料工业的发展进程。
发明内容
本发明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设计提供工艺简单、加工成本低的发 酵红茶饮料的生产工艺。
本发明的内容是:
所述的一种发酵红茶饮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将茶鲜叶进行分级处理,去除非茶杂质,然后进行萎凋处理,至茶鲜 叶含水率为60%-70%;
(2)经步骤(1)的茶鲜叶进行榨汁处理,所得汁渣混合液或经分离得到 新鲜茶汁用于下步工艺;
(3)步骤(2)所得的新鲜茶汁或汁渣混合液进行有氧发酵,通氧量为0.5-10 L/min,在28-39℃温度条件下边搅拌边发酵,发酵时间为60-150min;
(4)发酵完成后进行灭酶处理,终止茶汁或汁渣混合液的酶促反应;
(5)经步骤(4)的茶汁或汁渣混合液用滤布进行粗滤澄清,然后采用微 滤膜过滤或高速离心作进一步澄清处理;
(6)将步骤(5)的澄清茶汁,经调配、灭菌和灌装成红茶饮料。
所述的一种发酵红茶饮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榨汁处理采 用压榨、螺旋榨汁或高速打浆的方法。
所述的一种发酵红茶饮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通氧量为1-9 L/min,发酵温度为28-37℃,发酵时间为60-120min。
所述的一种发酵红茶饮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通氧量为2-8 L/min,发酵温度为30-36℃,发酵时间为60-110min。
所述的一种发酵红茶饮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通氧量为3-7 L/min发酵温度为31-35℃,发酵时间为70-100min。
所述的一种发酵红茶饮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灭酶处理方 法为:将茶汁或汁渣混合液加热,使其中心温度达到85-95℃后,保持5-15min。
所述的一种发酵红茶饮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灭酶处理方 法为:将茶汁或汁渣混合液加热,使其中心温度达到87-92℃后,保持6-13min。
所述的一种发酵红茶饮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灭酶处理方 法为:将茶汁或汁渣混合液加热,使其中心温度达到89-91℃后,保持8-12min。
所述的一种发酵红茶饮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将步骤(5)所得的澄清 红茶汁,采用反渗透膜或真空薄膜蒸发器进行浓缩处理,使固形物含量提高至 20%-40%,经杀菌、灌装成红茶浓缩汁。
所述的一种发酵红茶饮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将步骤(5)所得的澄清 红茶汁,采用反渗透膜或真空薄膜蒸发器进行浓缩处理,使固形物含量提高至 20%-40%,所得的浓缩茶汁采用冷冻干燥设备或喷雾干燥设备进行干燥处理,包 装后得到红茶粉。
上述一种发酵红茶饮料的生产工艺,采用新鲜茶叶先榨汁再进行新型液态 发酵的方式直接制备红茶汁,所得到的红茶饮料保持了新鲜茶叶特有的鲜青味, 鲜醇爽口,而且保持了新鲜茶叶中的营养物质,防止了营养物质的流失;另外 本发明不仅减少了工艺步骤,降低生产成本,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同时更有 利于工业自动化控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液态发酵红茶饮料的原料为:以一芽三叶、四叶为主的茶鲜叶6公斤。
生产工艺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深圳市深宝华城食品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深圳市深宝华城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2183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舍饲牛高效全日粮块状饲料及其生产方法
- 下一篇:一种植物源农药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