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荷叶醋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21961.2 | 申请日: | 2008-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9753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1 |
发明(设计)人: | 周湘池;刘必谦;刘凌;颜昌威;谭慧;赵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J1/00 | 分类号: | C12J1/00 |
代理公司: | 宁波奥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程晓明 |
地址: | 315211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荷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醋,具体涉及一种荷叶醋。
背景技术
食用醋是不仅是常用的调味料,同时还具有保健功能。食用醋中添加了某些特殊的物质成为功能醋,使其具有保健、美容或辅助治疗疾病等功能;目前在人们保健意识增强下,功能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荷叶(NelumbO nucifera leaf)又名莲叶或藕叶,内含多种生物碱、荷叶黄酮、多种有机酸、槲皮素、异槲皮甙、莲甙、鞣质、微量元素、蛋白质、氨基酸等,入选中国卫生部“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植物名录。传统医学认为荷叶性味寒,具有清暑利湿、减肥降脂、清心去热、止血利水的活性,民间广泛用作食物和药物,临床医学上也常以粗加工的复方制剂用于肥胖症和高脂血症的治疗,疗效明显。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荷叶所含的黄酮和荷叶碱等成分的生物活性较高,为荷叶中主要的药用活性成分,含量可分别达到1.5%和0.3%。荷叶黄酮和荷叶生物碱具有明显的减肥、降脂、抑菌、抗病毒、解毒、抗氧化等功能[孔文琦等,“中药研究与信息”,2005,7(6):22—24]。0.05%荷叶黄酮对猪油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其抗氧化能力在相同条件下高于茶多酚和抗坏血酸[靳素荣等,“安徽农学通报”,2006,08期]。荷叶黄酮可改变血脂水平、降低肝脏APN的表达和血清LAP,从而有助于防止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形成[丁佑铭等,“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28(5):573-575]。综上所述的药理研究及药典表明,荷叶具有降脂减肥、利尿通便、通肠毒、止血利水、清暑解热等作用;荷叶中起降脂减肥的主要成份为荷叶碱和荷叶黄酮。目前市场上还没有含有荷叶有效成分的功能醋及其制作方法的报导。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降脂减肥、利尿通便和通肠毒等功能的荷叶醋。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荷叶醋,其酸度为3~9%,所述荷叶醋含有从荷叶有效成份,所述荷叶有效成份包括荷叶碱和荷叶黄酮,在荷叶醋中所述荷叶碱的含量为0.0002~0.002g/ml,所述荷叶黄酮的含量为0.001~0.01g/ml。
在所述荷叶醋中所述荷叶碱的含量为0.0008~0.001g/ml,所述荷叶黄酮的含量为0.004~0.006g/ml。
荷叶碱含量和荷叶黄酮含量的检测方法为HPLC法。
荷叶有效成份还包括多种有机酸、槲皮素、异槲皮甙、莲甙、鞣质、微量元素、氨基酸等。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可以为一步法或二步法,一步法就是荷叶与酿醋原料混合,通过发酵、淋醋、过滤灭菌和勾兑得到本发明的荷叶醋。二步法为荷叶有效成份的提取与食用醋的酿造各自进行,然后荷叶有效成份与食用醋按比例调配、勾兑成本发明的荷叶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荷叶醋含有荷叶有效成份,荷叶有效成份包括荷叶碱和荷叶黄酮,在荷叶醋中荷叶碱的含量为0.0002~0.002g/ml,荷叶黄酮的含量为0.001~0.01g/ml;荷叶黄酮和荷叶碱具有明显的减肥、降脂、抑菌、抗病毒、解毒、抗氧化等功能,每天食用本发明的荷叶醋5~15ml,就具有明显的降脂、减肥、利尿通便和通肠毒的作用,长期食用还可以抗衰老,又不会过量食用造成排泄负担等影响。因此本发明是一种具有降脂减肥、利尿通便和通肠毒等功能的荷叶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酸度为3~9%荷叶醋,荷叶醋中含有荷叶有效成份,荷叶有效成份包括荷叶碱和荷叶黄酮等,在荷叶醋中荷叶碱含量为0.0008~0.001g/ml,荷叶黄酮含量为0.004~0.006g/ml。其制备方法为首先提取荷叶有效成份,将鲜荷叶加入到盛有清水的容器中,一般荷叶与水的重量比1:5~30,在60~100℃温度条件下浸提1~12小时或常温条件下浸提3天~数月都可,固液分离,过滤,得到荷叶浸出液,浓缩浸出液,得到荷叶有效成份;用HPLC法测定荷叶有效成份中荷叶碱含量约为0.04~0.05g/10ml,用HPLC法测定荷叶黄酮的含量约为0.2~0.3g/10ml。然后将20ml荷叶有效成份与80ml食用醋搅拌、勾兑配荷叶醋。也可以用食用酒精或食用醋等浸提荷叶得到荷叶有效成份,在此不一一列举。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大学,未经宁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219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邻硝基苯甲醛降解菌及其应用
- 下一篇:一种PVC阻燃、屏蔽穿线管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