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船舶主推进装置用模块化抗冲击隔振浮筏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22470.X | 申请日: | 2008-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1107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26 |
发明(设计)人: | 陈义峰;倪建峰;王丽娟;李卉;陈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南极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H21/30 | 分类号: | B63H21/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4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船舶 推进 装置 模块化 冲击 隔振浮筏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船舶主推进装置的抗冲击隔振设备,具体是涉及舰艇、船舶、豪华游艇、科考船、医疗船等的主推进装置用模块化抗冲击隔振浮筏。
背景技术
船舶主推进装置是船舶主推进动力,一般情况下船舶主推进装置(例如柴油机)安装在船壳支撑基座上,直接与船壳刚性接触,它产生的振动通过船体结构直接传递到船舶各个舱室,影响水声系统及其它精密设备的工作环境;由于振动过高,也影响乘员的居住环境;其振动还破坏船舶的隐蔽性,特别是舰艇遭受到外来强冲击时,由于没有抗冲隔振装置,而导致主推进装置的破损和功能下降。
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限制了船舶主推进装置的隔声能力及抗冲击能力的提高,从而直接影响了有特殊使命的船舶的使用性能和生命力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船舶主推进装置用模块化抗冲击隔振浮筏,有效吸收主推进装置振动能量,并隔离振动能量向船体传递,降低振动强度,减少冲击能量,提高船舶的安静性,确保乘员的居住环境和仪表使用环境。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船舶主推进装置用模块化抗冲击隔振浮筏,由上板和下板经肋板组支撑成主空腔体,主空腔体的两端对称各连接一组由上板和下板经肋板组支撑成的凹型空腔体。
进一步地,所述两凹型空腔体包括呈开上口的倒梯型或“V”型或“U”型;两凹型空腔体的斜向的下板底面之间与主空腔体下板底面间焊接一块以上通长加强筋;所述主空腔体和两凹型空腔体的上板与下板之间的间距为5cm以上;所述两凹型空腔体水平中心线之间的间距为150cm以上;所述肋板组由多块肋板横向或纵向或纵横交错呈等间距或不等间距组成;
本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主空腔体和凹型空腔体的上板上安装一只以上上层抗冲击隔振器,上层抗冲击隔振器在上板上的安装位置与主推进装置的机脚对应安装;主空腔体和凹型空腔体的下板底面安装一只以上下层抗冲击隔振器,
下层抗冲击隔振器在下板上的安装位置与船体基座对应安装;所述上层抗冲击隔振器和下层抗冲击隔振器为橡胶抗冲击隔振器或钢丝绳抗冲击隔振器;
所述两凹型空腔体底部水平空腔体的上表面和水平空腔体内的肋板两面间隙设有三向限位器。
由上板、下板、肋板组构成的空腔体以及与抗冲击隔振器共同组成的船舶主推进装置模块化抗冲击浮筏,其工作原理为:
隔振原理:多台主推进装置形成多挠动源及多质量体,通过互为质量作用原理达到降低振动水平,通过抗冲击隔振器的阻尼特性吸收振动能量,最终达到隔振作用;
抗冲击原理:通过多质量体对能量吸收及选择抗冲击隔振器等的最佳阻尼比,储存、缓放冲击能量,达到降低主推进装置所受到的冲击力。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a、该浮筏对主推进装置产生的交变激振力起到吸收和平抑的作用,有效吸收主推进装置振动能量,并隔离振动能量向船体传递,减小了振动能量,通过隔振器对振动的能量进一步耗散,从而减小了振动对船舶的危害;
b、该浮筏可降低对主推进装置产生的冲击力,减少对主推进装置的伤害,提高舰艇的隐蔽性、使用性和生命力。
c、该浮筏使主推进装置与船壳弹性接触,避免产生的振动直接传递到船舶各舱室,可提高船舶的安静性,从而改善水声系统及其它精密设备的工作环境以及乘员的居住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安装使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上层抗冲击隔振器1、1a、1b,上板2、2a、2b,下层抗冲击隔振器3、3a、3b,三向限位器4,加强筋5,主空腔体6,凹型空腔体6a、6b,下板7、7a、7b,肋板组8、8a、8b,机脚9,基座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2中,由上板2和下板7经肋板组8支撑成矩形的三维主空腔体6,主空腔体的两端对称各连接一组由上板2a、2b和下板7a、7b经肋板组8a、8b支撑成的凹型空腔体6a、6b,主空腔体6与凹型空腔体6a、6b通过焊接成为一个模块化筏体。凹型空腔体6a、6b呈如图所示的开上口的倒梯型,也可以采用“V”型或“U”型,还包括未列出的近似上述三种形状的其它形状。两凹型空腔体的斜向的下板底面之间与主空腔体下板底面间焊接一块以上通长加强筋5。肋板组8、8a、8b由多块肋板横向或纵向或纵横交错呈等间距或不等间距组成。所述上板2、2a、2b和下板7、7a、7b之间的间距为5cm以上,两凹型空腔体水平中心线之间的间距为150cm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南极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江苏南极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2247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综框与连杆的连接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压软管的过渡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