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蜂肽焕颜紧致赋活眼霜及其制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23276.3 | 申请日: | 2008-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0598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9 |
发明(设计)人: | 吴宏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三邦天然保健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8/98 | 分类号: | A61K8/98;A61Q19/00 |
代理公司: | 扬州市锦江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江平 |
地址: | 225231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蜂肽焕颜紧致赋活眼霜 及其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美容用品——眼霜的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以往蜂制品大多以蜂蜜、蜂胶囊、蜂王浆等口服制品呈现,经科学试验,蜂胶中还含有大量具有美容功效的有效成分,故,在很早以前,人们就用蜂蜜进行美容。但由于液体体积量大,不便运输,还不便长时间保存。有人发明了一种体积量小、方便运输、经长时间有效活性成份不发生变化的蜂子冻干粉,可以防止有效成份的水解变质,利于长时间贮存,同时,产品的溶解性较一般冻干粉提高100%,不存在无用的不溶性杂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发明一种具有蜂子冻干粉的利于长时间贮存、溶解性好的特殊功能的蜂肽焕颜紧致赋活眼霜。
本发明包括蜂子冻干粉、单甘酯、硬脂酸、抗氧化剂、硅油、霍霍巴、蚕丝油、维生素E、红末药醇、多元醇、氨基酸、防腐剂、香精和去离子水。
所述蜂子冻干粉、单甘酯、硬脂酸、抗氧化剂、硅油、霍霍巴、蚕丝油、维生素E、红末药醇、多元醇、氨基酸、防腐剂、香精和去离子水分别占总重量的3.0%~5.0%、2.0%、1.0%、0.50%、0.05%、1.0%、4.0%、3.0%、2.0%、0.2%、5.0%、1.0%和76.25%~78.25%。
本发明是蜂子冻干粉的一种应用产品,由于产品中含有蜂子冻干粉的,而使产品较普通的眼霜更具有了明显减退眼角皱纹及眼周细纹的功能。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发明上述产品的一种制作方法。
先分别将单甘酯、硅油、霍霍巴油、硬脂酸和蚕丝油混合加热到70~75℃,搅拌并保温,将维生素E、红末药醇和多元醇混合加热到70~75℃,再将上述两组成份混合搅拌,当温度降低到40~50℃时,将蜂子冻干粉、抗氧化剂、防腐剂、去离子水和香精加入,搅拌均匀,即成。
所述蜂子冻干粉、单甘酯、硬脂酸、抗氧化剂、硅油、霍霍巴、蚕丝油、维生素E、红末药醇、多元醇、氨基酸、防腐剂、香精和去离子水的加入量分别占总重量的3.0%~5.0%、2.0%、1.0%、0.50%、0.05%、1.0%、4.0%、3.0%、2.0%、0.2%、5.0%、1.0%和76.25%~78.25%。
本方法工艺简单,方便实际生产操作,由于采用了上述特殊工艺,产品能有效保持蜂子冻干粉自身的特性,还在与其它成份共同作用下,能明显减退眼角皱纹及眼周细纹。
所述防腐剂为对羟基苯甲酸乙酯。
具体实施方式
一、制备蜂子冻干粉:
步骤:
1、采用胶体磨破碎去杂的蜂王卵或幼虫或蛹,制成蜂子浆;
2、将蛋白酶与蜂子浆混合,在环境温度为38~55℃的条件下酶解,取酶解后的水溶液;其中,混合时,所述蛋白酶占混合物总重量的0.5~2%;
3、将酶解后的水溶液经100目尼龙布过滤,取滤液;
4、将滤液由分子量小于1000D的分子筛过滤,取得蜂子原液;
5、将蜂子原液在真空度为-0.09MPa、环境温度为-30~-40℃的条件下干燥,取得含水量为0.5~3.0%的干蜂子;
6、将干蜂子粉碎至粒径为80~100目,得蜂子冻干粉。
二、制备蜂肽焕颜紧致赋活眼霜:
1、配方:
蜂子冻干粉3.0%-5.0%
单甘酯1.0% 硬脂酸0.50%
抗氧化剂0.05% 硅油1.0%
霍霍巴4.0% 蚕丝油3.0%
VE 2.0% 红末药醇0.2%
多元醇5.0% 氨基酸1.0%
防腐剂 适量 香精 适量
去离子水76.25%-78.25%
上述防腐剂为对羟基苯甲酸乙酯。
2、制作过程:
将单甘酯、硅油、霍霍巴油、硬脂酸、蚕丝油混合加热到70~75℃,搅拌并保温,再将VE、红末药醇、多元醇混合加热到70~75℃,将上述两组成份混合搅拌,当温度降低到40~50℃时,将蜂子冻干粉、抗氧化剂、防腐剂、香精、去离子水加入,搅拌均匀,即为成品,分至小包装瓶。
3、使用示例:
某女,年龄:42,面部眼角有皱纹及眼周细纹
试用本品30天,一日两次,每次用量2克。
经试用后明显减退眼角皱纹及眼周细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三邦天然保健品有限公司,未经扬州三邦天然保健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2327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连接器及其方法
- 下一篇:PCB电子线路板级磷铜球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