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产养殖池塘水草生长促进剂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23360.5 | 申请日: | 2008-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0696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9 |
发明(设计)人: | 吴伟;陈家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C05D1/02;C05D9/02;C02F3/32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殷红梅 |
地址: | 214081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产 养殖 池塘 水草 生长 促进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产养殖池塘水草生长促进剂,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池塘生态系统因其结构简单、可控性强而成为水产养殖生产的主要水体,在我国的渔业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我国的池塘养殖特别是虾蟹类的养殖中,水草的生长对于维持池塘生态系统的稳定、提高养殖产量和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水草可为养殖生物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一方面水草本身就是养殖生物良好的植物性饵料,如:苦草、眼子菜、轮叶黑藻、浮萍、水花生等;另一方面水草丰富的地方,各种浮游生物、水生昆虫、小鱼虾、贝类数量较多,又给养殖生物带来了适口的动物性饵料。其次,水草可为养殖生物提供优良的栖息、蜕壳、隐蔽场所。如虾、蟹蜕壳后可以在水草中藏匿,使其同类及敌害生物不易发觉,从而降低了被残食的可能性,提高软壳虾蟹的成活率。平时养殖生物可在水草上攀爬、摄食,易受阳光照射,促进钙质的吸收,有利于甲壳的生长。在炎夏,水温过高时,养殖生物可以在水草中隐蔽,遮阳纳凉。冬季,水草还具有良好的保温作用。最主要的是水草可以净化水质,改善环境,为养殖生物的生长提供优质的生态环境。水草进行光合作用,可增加水中溶氧,是水体环境中的初级生产力。水草又可以吸收水中氨氮和无机营养盐类,竞争藻类生长的营养源,减轻和淡化水的肥度,降低氨氮、亚硝酸盐对养殖生物的危害,也可增加水体透明度,稳定p H值,使水体保持偏碱性,有利于养殖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池塘由于其本底情况的不同,水草生长也不尽相同。有些地区的池塘中天然水草较多,而大多数池塘则需要移栽水草。水草移栽后,因受池塘底质、营养条件的影响,其存活率、生长情况也不尽相同。因此如何促进池塘水草的生长是池塘养殖,特别是虾蟹类养殖关注的焦点。
现有技术主要是在水草移栽后在水体施肥,以促进水草的生长。但水体施用的是通用的渔用肥料及一般的有机肥,以氮磷为主。这样的方法对水草的生长有一定的作用,但同样会刺激水中藻类的繁殖,造成水质过浓。不但影响了水草的生态功能,而且又抑制了水草的健康成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水产养殖池塘水草生长促进剂,利用植物生长素、无机钾肥、螯合的金属微量元素等化学物质,经合理组配,快速促进养殖池塘中水草的生长,防止水体富营养化,维持池塘生态稳态,为水产养殖生物营造一个良好的水体环境。
本发明的主要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一种水产养殖池塘水草生长促进剂,其组成配比按重量百分数计:
本发明取α-萘乙酸为:4%~6%,硫酸钾为:15%~20%,EDTA螯合铁为:0.4%~0.6%,EDTA螯合铜为:0.4%~0.6%,纯水74%~80%。
将上述组分按比例称重,然后将纯水加温至60~65℃,加入α-萘乙酸并溶于水中,待溶液冷却后,再加入硫酸钾、EDTA螯合铁及EDTA螯合铜,搅拌均匀后为成品。
本发明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利用对水产养殖生物无害的多种化学成分,通过植物生长素、钾肥和螯合态微量金属元素,快速促进水草生根和发芽,促进水草生长,加强光合作用,抑制藻类过度繁殖,营造有利于养殖生物生存和生长的池塘生态环境;本发明的池塘水草生长营养剂使用方便,不受环境条件的影响,使用量小,每亩水面每米水深的用量仅为1公斤;使用后见效快且效果稳定,可快速促进池塘中水草的生长,降低池水中氮磷的含量,改善池塘的环境质量,改善养殖生物生存条件,有效防止养殖生物病害和突发性死亡,提高养殖生物的产量和质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本发明将结合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本发明一种水产养殖池塘水草生长促进剂,其组分配比(按重量百分数计):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中取α-萘乙酸为:5%,硫酸钾为:20%,EDTA螯合铁为:0.5%,EDTA螯合铜为:0.5%,纯水74%。将上述组分按总量1000g比例称重,然后将纯水加温至60℃,溶入α-萘乙酸,待溶液冷却至室温后,将剩余硫酸钾、EDTA螯合铁及EDTA螯合铜物料再逐一溶入,搅拌均匀后灌装。最后装箱入库。
本发明中各组分的作用原理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2336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