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烷烃裂解与燃料电池复合发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23731.X | 申请日: | 2008-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9579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9 |
发明(设计)人: | 邵宗平;王纬;孙良良;冉然;蔡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8/06 | 分类号: | H01M8/06;H01M8/10;C01B3/26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徐冬涛;袁正英 |
地址: | 210009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烷烃 裂解 燃料电池 复合 发电 系统 | ||
1.一种烷烃裂解与燃料电池复合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由烷烃催化裂解系统(A),钯膜过滤系统(B)和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电系统(C)组成;烷烃催化裂解系统(A)与钯膜过滤系统(B)相结合,组成催化分离一体系统;
其中催化分离一体系统中催化剂层(3)填装在钯膜陶瓷管(6)外部,与钯膜陶瓷管(6)中间夹一多孔的隔温层(15),多孔隔温层起到隔温,过滤作用;催化分离一体系统中钯膜陶瓷管(6)与催化裂解系统采用同一流化床;其中所述的钯膜过滤系统(B)由第一加热电炉(2)、第二密封卡套(5)、钯膜陶瓷管(6)、第一外套管(4)、压力显示表(8)和压力调节阀(9)构成;其中第一加热电炉(2)用于对钯膜过滤系统进行加热,加热电炉内侧有热电偶用于检测电炉温度;第一外套管(4)内部安装负载钯膜的钯膜陶瓷管(6);钯膜陶瓷管(6)与第一外套管(4)之间用第二密封卡套(5)固定;在第二密封卡套(5)中间夹有密封垫用于密封,防止气体泄漏;钯膜陶瓷管(6)接有氢气出气口(e),用于输出纯的氢气;烷烃催化裂解系统(A)包括第一密封卡套(1)、第一加热电炉(2)、催化剂层(3)和第一外套管(4);第一外套管(4)的两端用第一密封卡套(1)密封,第一密封卡套(1)设有原料气进气口(a)和第二残余气体出气口(d);第一外套管(4)与第一密封卡套(1)之间用聚四氟胶垫密封;烷烃气通过原料气进气口(a)进入反应装置,在催化剂上裂解生成氢气和烷烃混合气,烷烃裂解后的混合气经过隔温层(15)进入钯膜陶瓷管(6)过滤生成氢气,氢气经过氢气出气口(e)进入燃料电池发电系统;残余气体经过第二残余气体出气口(d)输出,第二残余气体出气口(d)上接有压力显示表(8)与压力调节阀(9),用于调节第一外套管(4)内气体压力;
或者是:其中催化分离一体系统中钯膜陶瓷管(6)放在第一加热电炉(2)上方,利用第一加热电炉(2)预热供钯膜加热使用;钯膜陶瓷管(6)与甲烷裂解催化剂层(3)放在第一外套管(4)中;第一外套管(4)的两端用第一密封卡套(1)密封,第一密封卡套(1)设有原料气进气口(a)和第二残余气体出气口(d)与气体相通;催化剂层(3)填充在钯膜陶瓷管(6)下部,烷烃气从原料气进气口(a)下部通入,经过催化剂裂解生成氢气和烷烃混合气,烷烃裂解后的混合气经过钯膜渗透到钯膜陶瓷管(6)内部陶瓷管;钯膜内部陶瓷管上设有氢气出气口(e),将氢气输出;氢气经过氢气出气口(e)进入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反应残余气体通过第二残余气体出气口(d)输出,该出气口连接有压力指示表(8)、压力调节阀(9),用于调节第一外套管(4)内气体压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催化剂层采用的催化剂为CeO2、Nb2O5、SiO2、Al2O3、CaO-Al2O3、MgO-Al2O3、氧化金刚石或者是担载金属的碳材料,其中担载的金属至少为Co、Ru、Ni、Rh、Pt、Re、Ir、Pd、Cu、W、Fe或Mo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烷烃催化裂解系统的反应温度为500-800℃;烷烃裂解系统的反应气体压力为0.05-0.2MP;钯膜过滤系统的温度为300-400℃;气体进气压力为0.04-0.2MP。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C)由膜电极和外部夹具(13)构成;其中膜电极包括质子交换膜(10)、催化层(11)和气体扩散层(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2373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时时无回差传动精密钢球行星减速器
- 下一篇:抽油机节能动力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