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工业生产过程固体废弃物收集料斗及其操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24097.1 | 申请日: | 2008-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6746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8 |
发明(设计)人: | 陈存全;胡治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F1/12 | 分类号: | B65F1/12;B65F1/00;B65F9/00;B65D88/28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蒋光恩 |
地址: | 241009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业 生产过程 固体 废弃物 收集 料斗 及其 操作方法 | ||
1.一种工业生产过程固体废弃物收集料斗,用于收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设料斗主体(5),所述的收集料斗固定安装在产生固体废弃物的工艺装备的下方,在所述的料斗主体(5)下部的漏斗颈(9)部位,设有活动的闸门(3);所述的漏斗颈(9)的口部水平设置,所述的活动的闸门(3)有两种工作状态,分别使该口部开启和关闭,闸门(3)的形状是在关闭状态下与该口部形成封闭的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闸门(3)采用滑动开关装置,该装置使闸门(3)在开启或关闭的过程中,均为水平滑动状态,其结构是在闸门(3)上设滚动轮(6),在漏斗颈(9)外侧沿水平方向设导轨状的滚动轮平台(8),所述的滚动轮(6)在滚动轮平台(8)的长度方向上滚动。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生产过程固体废弃物收集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闸门(3)的门体在滚动轮平台(8)的下方,通过闸门悬吊支架(2)与滚动轮(6)连接。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业生产过程固体废弃物收集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滚动轮平台(8)为两个,设在漏斗颈(9)口部的与闸门(3)开启方向平行的两边的外侧,其长度方向的侧面与漏斗颈(9)的侧面紧固;所述的闸门悬吊支架(2)是设在滚动轮平台(8)及滚动轮(6)的外侧,且在滚动轮平台(8)的水平的宽度方向上,所述的闸门悬吊支架(2)与滚动轮平台(8)为间隙配合。
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工业生产过程固体废弃物收集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滚动轮(6)在每个滚动轮平台(8)上的数量为两个或多于两个。
5.按照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工业生产过程固体废弃物收集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滚动轮平台(8)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闸门限位挡块(1),其位置在滚动轮(6)的滚动方向上,其中一端的限位位置,是闸门(3)的完全将漏斗颈(9)口部封闭的位置。
6.按照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工业生产过程固体废弃物收集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滚动轮平台(8)的长度方向的尺寸,等于或大于漏斗颈(9)的口部在闸门(3)开启方向的尺寸的两倍。
7.按照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工业生产过程固体废弃物收集料斗,其特征在于:在该收集料斗的料斗主体(5)的下方,设移动式的垃圾运转车,在该垃圾运转车内设垃圾袋,垃圾袋的开口朝向所述的漏斗颈(9)的口部,垃圾袋的口部张开固定在垃圾运转车的上部;且垃圾袋的开口的外形大于漏斗颈(9)的口部外形。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工业生产过程固体废弃物收集料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料斗主体(5)上沿口位置,每个侧面板的朝斗内的面上均设有多个传感器,所述的传感器通过信号线路与控制系统连接,该控制系统中设料斗报警器,其报警条件为:当所述的传感器中,达到设定数量的传感器被固定物体遮蔽,则所述的控制系统向料斗报警器发出报警指令。
9.一种应用于权利要求8所述的工业生产过程固体废弃物收集料斗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操作方法的过程为:
将移动式的垃圾运转车停放在所述的收集料斗的下方,将其中的垃圾袋的袋口对准漏斗颈(9)的口部;
当料斗报警器发出警报,或通过观察发现料斗中的固体废弃物已满,拉动闸门拉手(4),闸门(3)通过滚动轮(6)在滚动轮平台(8)上滚动,将闸门(3)打开至闸门限位挡块(1)挡住,收集料斗中的固体废弃物落入移动式的垃圾运转车中的垃圾袋中;
结合人工辅助清理料斗中的废弃物,直到废弃物清理干净;
反向推动闸门拉手(4),将闸门(3)关闭至闸门限位挡块(1)挡住,用闸门(3)将漏斗颈(9)的口部封闭;
将垃圾运转车推至垃圾回收地点,将其中的垃圾袋取出,将废弃物倾倒,再将垃圾袋放入垃圾运转车;
将垃圾运转车推回至收集料斗的下方,重复上述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2409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功率LED封装结构
- 下一篇:熔融再结合复合氧化铝耐火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