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南京椴组织培养繁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24656.9 | 申请日: | 2008-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4709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1 |
发明(设计)人: | 汤诗杰;李乃伟;郑贵鸣;郭忠仁;陆小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C12N5/04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陆长根 |
地址: | 210014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南京 组织培养 繁殖 方法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南京椴组织培养繁殖方法,属于木本植物种苗繁殖的技术领域。
二、背景技术
南京椴(Tilia miqueliana Maxim)属椴树科、椴树属(Tilia)落叶乔木,既是优良的用材树种和重要的蜜源植物,又是集观树形、树姿、树干、叶片、花及花序为一身的优良园林观赏树种,可用作行道树、庭荫树、小区绿化的骨干树种等。目前南京椴野生种群非常少,且自然更新能力差,在群落中处去衰落种群。相关研究表明南京椴的种子繁殖和扦插繁殖十分困难,因此南京椴资源非常缺乏。
木本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初,直到70年代后期才得到较大的发展。目前,不完全统计有90多属300多种木本植物经组织培养获得再生植株。关于椴树属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最早的报道是Barker从美洲椴的不同组织中诱导出愈伤组织;Chalupa利用心叶椴幼树腋芽首次获得分化芽;日本人尹阳等先后开展心叶椴和紫椴的组织培养,并获得成功。我国的吕校石等研究了椴树组织培养中污染控制技术,得到较好的控制污染的方法;王彦彬等和张亚量、徐妙珍等筛选出紫椴芽芽分化的最佳培养基;陈罡等研究得到日本椴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中最佳芽诱导培养基、增值培养基、壮苗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而关于南京椴的组织培养研究尚未见有报道。
本发明已成功采取组织培养繁殖南京椴,解决了南京椴资源增加的重要途径,对南京椴的保护和经济利用都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发明内容
1、南京椴外植体选择:分别取一年生实生苗、3-4年生实生苗和多年树大树基部萌蘖当年生枝条上带腋芽的茎段为外植体,将消过毒的三种来源外植体分别接于诱导培养基MS+6-BA0.5mg/L+NAA0.02mg/L+GA32.0mg/L上,琼脂6.5g/l,蔗糖30g/l,pH为5.8-6.0。每份材料接5瓶,重复三次。观察芽的分化及分化后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最佳外植体为一年生实生苗带腋芽茎段。
2、南京椴外植体消毒:比较多种消毒方法,结果表明最佳的消毒方法为,将带腋芽的当年生枝条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用洗衣粉漂洗一次,用84消毒液摇床上振荡消毒15-20min。流水冲洗20-30min后,于无菌操作台上用75%乙醇消毒50-60s,立即倒入0.1%的升汞消毒10min,最后用无菌水洗涤4次,每次振荡3-5min。将枝条切割为1.0-1.5cm长的茎段,每个茎段带一个腋芽。
3、南京椴芽的诱导:通过3因子3水平正交试验法L9(33)设计9个培养基组合。将外植体接于9种培养基上,每瓶2个,每种培养基组合接5瓶,重复3次。外植体接种后,在23-26℃黑暗中培养24h,然后进行正常培养。培养温度20-26℃,光照时间16h/天,光强2000Ix。观察芽诱导情况,30天后统计分化率和新稍高。通过软件正交设计助手IIv3.1分析数据,筛选最佳芽诱导培养基为MS+6-BA0.2mg/L+KT0.05mg/L+IBA0.02mg/L+GA30.1mg/L,添加琼脂6.5g/l,蔗糖30g/l。培养基pH为5.8-6.0。
4、南京椴继代与增值:调整初代培养基激素水平,通过L9(33)正交试验重新设计9个培养基组合。将初代生长30天后的南京椴嫩梢切割后接入9种培养基中,每个茎段带一个新腋芽。每瓶3个茎段,每种培养基接5瓶,重复三次。观察芽增殖情况,30天后统计增殖率。通过软件正交设计助手IIv3.1分析数据,筛选最佳继代增殖基培养基为MS+6-BA0.3mg/L+IBA0.02mg/L+GA30.3mg/L,添加琼脂6.5g/l,蔗糖30g/l。培养基pH为5.8-6.0。
5、南京椴根的诱导:将长至3.0-4.0cm高的南京椴试管苗切为两段接入12种生根培养基:(1)MS+BA0.05mg/L+NAA0.5mg/L;添加琼脂6.5g/l,蔗糖30g/l。培养基pH为5.8-6.0。(2)MS+BA0.05mg/L+NAA1.0mg/L;添加琼脂6.5g/l,蔗糖30g/l。培养基pH为5.8-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未经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2465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泵车/拖泵上用的耐磨过渡套
- 下一篇:焊枪钨极循环水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