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标准串口的转接装置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810124662.4 申请日: 2008-08-25
公开(公告)号: CN101345524A 公开(公告)日: 2009-01-14
发明(设计)人: 王宜怀;刘纯平;刘晓升 申请(专利权)人: 苏州大学
主分类号: H03K19/0175 分类号: H03K19/0175
代理公司: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陶海锋
地址: 215123江苏省***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标准 串口 转接 装置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通信接口的转接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延长通信距离或增加并接接口数量的标准串口的转接装置。

背景技术

RS-232接口是大多数计算机配置的接口,被称为标准串口,其采用的通信标准是“数据终端设备(DTE)和数据通讯设备(DCE)之间串行二进制数据交换接口技术标准”。在RS-232通信中,常常使用精简的RS-232通信,通信时仅使用3根线:RxD(接收线)、TxD(发送线)和GND(地线)。其它为进行远程传输时接调制解调器之用,有的也可作为硬件握手信号,接口通常采用9针接线方式。

RS-232采取不平衡传输方式,即所谓单端通讯,其最大传输距离在30米左右。RS-232接口使用的是RS-232-C通信协议,它用正负电压来有示逻辑状态,其工作电平通常在±12伏,而计算机系统通常使用TTL电平,它以电平的高低来表示逻辑状态,即用高电平(5伏)表示1,用低电平(0伏)表示0。因而,需要采用电平转换电路实现RS-232接口与计算机的电平匹配。

现有技术中,可以由专用的电平转换芯片来实现RS-232电平和TTL电平间的转换,例如MAX232芯片就是一种常用的转换芯片,MAX232芯片中,有4路信号转换电路,其中两路是数据接收接口转换,另两路是数据发送接口转换。在通常的应用中,采用其中一路数据接收接口转换电路和一路数据发送接口转换电路来实现RS-232电平和TTL电平的匹配。

然而,虽然RS-232是一种普遍采用的串行接口,但由于其最大传输距离仅在30米左右,限制了其应用。同时,如果采用多个串口并接时,也会由于电压的下降而影响信号的传输。为了延长传输距离,现有的一种技术方案是,在RS-232接口处设置一个转换器,将其转换成485接口,这种方法虽然可以利用现有的232接口实现较长距离的传输,但其实质上改变了接口类型,其结构较为复杂,并且需要转换采用485通信协议,并没有真正延长标准接口的传输距离。

因此,如果能有一种简单的电路来恢复标准串口的输出电平,即可实现传输距离的延长,以及多个串口的并接,从而大大扩展标准串口的应用范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标准串口转接装置,对RS-232电平进行整形和电平恢复,以保证信号的正常传输。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标准串口的转接装置,至少包括一个转接电路,所述转接电路采用两路RS-232电平和TTL电平转换电路连接构成,以第一转换电路中的RS-232电平端为转接装置的输入端,以第二转换电路中的RS-232电平端为转接装置的输出端,第一转换电路的TTL电平端中的数据接收端与第二转换电路的TTL电平端中的数据发送端电连接,第一转换电路的TTL电平端中的数据发送端与第二转换电路的TTL电平端中的数据接收端电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转接电路设置在壳体内,所述壳体上设有两个9针串行接口连接器,所述第一转换电路的RS-232电平端与输入接口连接器电连接,所述第二转换电路的RS-232电平端与输出接口连接器电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串口数据线连接至第一转换电路,信号被转换成TTL电平,此后,TTL电平信号被连接至第二转换电路的TTL电平端,其中,数据接收端连接至数据发送端,而数据发送端连接至数据接收端,由此,信号被再次转换成RS-232电平信号,在此过程中,电平信号被重新整形,再次形成的信号与初始信号的转输距离相同。由此,每增加一个本发明的转接装置,标准串口即可增加对应的传输距离。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可以在转接装置中设置2至8个所述转接电路,每一转接电路中的第一转换电路的RS-232电平端并联连接,构成输入端,每一转接电路中的第二转换电路的RS-232电平端分别构成一个输出端。本方案适合于串口的扩展连接,可以将多个串口设备插接在一个计算机接口上使用,而不需要反复的插拨操作。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转接电路设置在壳体内,所述壳体上设一个9针的输入接口连接器以及与转接电路个数相同的输出接口连接器,所述输入端与输入接口连接器电连接,所述每个转接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对应的输出接口连接器电连接。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2466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