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疗中风病配方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24919.6 | 申请日: | 2004-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8044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1 |
发明(设计)人: | 杨俭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俭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6 | 分类号: | A61K36/9066;A61K9/20;A61P9/10;A61K35/64;A61K35/55;A61K35/14;A61K35/10;A61K35/62;A61K35/5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5243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治疗 中风 配方 | ||
所属技术领域
分型归类治疗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中风病分型归类治疗的治疗中风中药,尤其是能区分治疗8个临床标证和2类本证治疗中风病配方。
背景技术
寒热组方、药不辩证
目前,公知的治疗中风病的中成药都是由寒热混合、标本不分的中药组成。例如由中原农民出版社出版的《最新中成药手册》第145页“人参再造丸”配方中,既有温性的附子,也有寒凉的犀角;第403页“再造丸”配方中,既有辛热的肉桂,也有寒凉的水牛角(浓缩粉);第404页“回天再造丸”配方中既有寒凉的犀角,也有辛热的肉桂、乌药。这种配方技术严重违背了中药的辩证用药原理,影响对中风病的辩证治疗,容易出现药不对证或延误病情的不良局面。
发明内容
中风病理分析,辩证分型、归类配方治疗
为了克服现有治疗中风病的中成药不分寒热、标本类别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中风病的中药配方,该配方不仅可以治疗中风病,而且能清楚地区分8个治疗中风病临床标证和2类治疗中风病本证的配方用药。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先对所有中风病进行病理分析,辩证分成:1、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2、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3、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4、阴虚风动证;5、痰热内闭清窍证;6、气虚血瘀证;7、痰湿蒙塞心神证;8、元气败脱、神明散乱证,然后分别给予中药配方治疗。待病情稳定并好转后,再将上述前5个临床标证归纳为实热类、将上述后3个临床标证归纳为虚寒类作为本证并分别给予中药配方治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对各种类型的中风病实施更准确、更有效治疗的同时,清楚地区分了各类型中风病的配方用药,避免出现药不对证、延误病情的不良局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一、中风病理分析;二、辩证分型并给予中药配方治疗;三、归纳分类并给予中药配方治疗。
一、中风病理分析
中风病属本虚标实之证,皆由内因所致,是在肝肾不足、气血阴阳亏虚的基础上,风、火、痰、瘀等因素共同作用于人体,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于脑而产生的。主要分为脑出血性中风和脑缺血性(脑血栓)中风两种类型。
(一)脑出血性中风是由于人体内风、热邪火毒窜扰脑络、血脉、毛脉之膜原,而脉络内受风热外鼓之力而膜破、络裂、血脉不能囊血,其脑气不能固血,血必溢于外,血液稽留为积,聚而为瘀肿,血瘀水肿津必外渗、化水、生痰、毒自内生,毒害脑髓,以致元神受伤、神饥受损、神经肌核发生病变、堵塞经络。造成机体功能共济失调而产生头痛、头晕、呕吐、意识障碍、肢体瘫痪、失语、大小便失禁、口舌歪斜、偏身麻木、昏迷等症状。发病年龄多为50岁以上,有高血压病史。可通过实验室仪器检查确诊:腰穿示有颅内压增高及血性脑脊液,或CT、MRI示脑出血。
(二)脑缺血性(脑血栓)中风是由于人体大脑的气机受阻,气化欲行不达,引起气机不顺而生风,风动生热,热为火之渐,久而不解,风热伤及脑髓大经、小络、孙脉。脑中之血脉、络脉、毛脉受损后,造成血络、血道循环障碍,则血失气煦,血因之而凝,凝则为痰,血瘀夹生,热结、毒生,脑络脉瘀塞而损伤脑之神经,神经失治而产生肢体运动不利、麻木、偏瘫、知觉减退、偏盲、口舌歪斜、发音障碍、失语,或昏迷眩晕、复视、呕吐、共济失调等症状。也可通过实验室做脑部CT、MRI检查确诊。发病年龄多为40岁或50-60岁以上,患有动脉硬化者或高血压(或低血压)病史,有的伴有冠心病、糖尿病。
二、辩证分型
1、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
主证表现: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目眩,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证候分析:肝属厥阴风之脏,体阴用阳,肝阴亏损,肝阳亢进而动肝风,风为阳邪,肝风夹痰夹瘀,流窜经络,经络痹阻,故突然发生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肝肾阴虚,肝阳偏亢,上扰清空,故见头晕目眩。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均为风痰瘀血、痹阻脉络之象。
治法:化湿痰和脾胃、平肝熄风、活血通络
配方(一剂量、单位;克):陈皮10、羚半角2、钩藤12、琥珀4、法半夏10、石决明30、天麻10、血竭10、茯苓15、龟甲40、地龙20、全蝎5、炙甘草6、生龙骨40、白僵蚕10、蜈蚣3、竹沥40、玳瑁6、马钱子(麻油制)0.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俭,未经杨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2491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