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折叠的便携式电话机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25126.6 | 申请日: | 2003-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0444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2 |
发明(设计)人: | 泽山浩二;水野理史;天野阳之介;中村珠几 | 申请(专利权)人: | 夏普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02 | 分类号: | H04M1/02;H04M1/725;H04N5/225;H04N7/1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松龄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折叠 便携式 电话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摄影功能的便携式电话机,特别是涉及可折叠的便携式电话 机。
背景技术
近年,便携式电话机越来越普及,作为其形状分类为笔直型、盖(flip)型、 折叠(clam shell蛤壳)型的3类。其中,折叠型由于通过折叠可小型化,所以 需求比另外2个类型大。
另外,最近提出了在液晶显示器的背面具有液晶副显示器的便携式电话机、 和具有照相机功能的便携式电话机。
参考图10,作为现有的折叠型的带有照相机(camera)的便携式电话机的 一例的便携式电话机100由第1壳体101和第2壳体102构成,第1壳体101 和第2壳体102经铰链103连结,通过将铰链103作为轴并自由变动角地活动 而可以折叠。如图10所示,便携式电话机100中,在第1壳体101具有第1显 示部104。第1显示部104配置为便携式电话机100折叠时位于内侧。第1显示 部104(主显示器)由液晶显示器和EL(电致发光Electro-Luminescent)等实现, 基于经壳体内设置的第1显示驱动部发来的图像数据显示图像。在第1壳体101 的背面具有天线部105和上下可动的螺旋部106,在第1壳体101的侧面具有照 相机功能的第2快门按钮107。另外,在第1显示部104的上部具有在通话时使 用的第1扬声器108。
开闭检测部109是检测便携式电话机100是否折叠的检测部件。在第1壳体 101下部的铰链103的附近形成较小的突起109A,在第2壳体102上部的铰链 103附近形成较小的孔109B。在孔109B的内部设置有未图示的检测开关,开 闭检测部109由突起109A、孔109B和开关构成。便携式电话机100折叠时, 第1壳体101的突起109A进入第2壳体102的孔109B,未图示的检测开关工 作,利用壳体内设置的控制部判断便携式电话机100是否折叠。
下面说明现有的便携式电话机100的第2壳体102。输入按钮110由用于输 入数字和文字的键等构成。功能按钮部111是用于在便携式电话机进行各种设 定/功能切换的按钮组,由切换电源的ON/OFF的电源按钮112、后述的照相机 功能的第1快门按钮113、进行邮件功能和引导显示的邮件/引导用按钮114、进 行通话开始和扬声器受话的开始/扬声器受话按钮115、在功能选择画面进行上 下左右选择和确定的4方向按钮和确定按钮构成的多引导按钮116构成。另外, 在第2筐体102的下部具有送话麦克风117。
作为一般的便携式电话机的第2壳体102的配置结构,一般的是按照铰链 103、功能按钮组111、输入按钮组110、送话麦克风117的顺序配置。
参考图11,第1壳体101的背面由第2显示部120、照相部121、照明部122、 已述的天线部105构成。
第2显示部120配置为在便携式电话机100折叠时位于外侧。第2显示部 120(副显示器)由液晶显示器和EL显示器等实现,基于经壳体内设置的第2 显示驱动部发来的图像数据显示图像。
照相部121具有摄像透镜、CCD(Charge Coupled Device)图像传感器或 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图像传感器等摄像元件、和 RGB(Red-Green-Blue)3色的滤色器。照相部2使在被摄体反射并入射到摄像 透镜的光通过滤色器成为RGB的3色光,将RGB的3色光分别变换为上述摄 像元件。如图11所示,照相部121设置为在便携式电话机100折叠时位于外侧。
照明部122用作照相部121摄像时的辅助光源。一般,采用氙管的较多,但 最近还有使RGB的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同时发光,发白色 光并用作辅助光源。
第2壳体的背面具有存储电池的电池部123、和使来电音出声音的第2扬声 器12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夏普公司,未经夏普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2512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曝光装置和器件加工方法
- 下一篇:排气净化装置和排气净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