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轴向空隙型偏心转子和具备该转子的轴向空隙型无铁心振动电动机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25395.2 | 申请日: | 2008-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3024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24 |
发明(设计)人: | 山口忠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京零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23/58 | 分类号: | H02K23/58;H02K7/065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冰冰;黄剑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轴向 空隙 偏心 转子 具备 铁心 振动 电动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合在移动体通信装置的无声通知单元等上使用的轴向空隙型转子和具备该转子的轴向空隙型电动机的改良,特别是涉及偏心锤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作为移动体通信装置的无声通知单元有利用离心力振动的振动电动机。这种振动电动机通常有在旋转型筒型电动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截面像银杏叶那样形状的偏心锤的电动机。此外,本申请人提出了在轴向空隙型的扁平的电动机中,内置的转子自身发生离心力振动。转子内置型振动电动机不需要输出轴,因此近年来应用从轴旋转型能够消除1个轴承的轴固定型的电动机。作为这样的轴固定型电动机,通常利用磁铁的厚度在托架上设置翻边孔,通过压入轴的基端来固定,并在外壳侧承受该轴的另一端。(参照专利文献1)
而且,本申请人提出了在外壳上设置翻边孔,压入轴的基端并固定,并且不支撑该轴的另一端而使其自由的电动机。(参照专利文献2)
此外,随着最近的小型化的意向,在轴向空隙型振动电动机中,为了得到离心力振动,需要在转子上附加钨合金制的偏心锤。(参照专利文献3)
这样的扁平转子一般采用在印制电路板的一侧配置多个绕线型空心电枢绕组,在该绕线型空心电枢绕组的相对侧,即以与轴向空隙型磁铁相对置的方式配置转换器的结构。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26132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287262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3948626号公报
但是,由于最近的便携机器的薄型化意向,作为搭载的无声通知源起作用的振动电动机也要求2mm左右的极薄形状,从而导致作为重心移动单元难以确保钨合金制的偏心锤的耐冲击强度。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偏心锤的结构上下功夫,使用薄型的偏心锤并能够充分确保耐冲击性的轴向空隙型偏心转子。
通过轴向空隙型偏心转子能够解决上述课题,该轴向空隙型偏心转子包括:绕线型空心电枢绕组;一面配置有转换器且另一面与上述绕线型空心电枢绕组的末端接线的印制电路板;通过舌片软钎焊在上述印制电路板的另一面的偏心锤;配置于上述印制电路板的中心的轴支撑部;以及,将它们一体化的树脂。
此外,上述舌片能够以在上述转子的旋转中心侧延伸设置的较薄的形状形成。
此外,上述舌片通过设有与上述印制电路板的厚度大致相等的台阶部,并且与上述印制电路板重叠而形成。
此外,上述舌片通过设有防脱用的凹部而形成。
此外,通过具备下述部件而形成,即:上述转子;向上述转子供给电力的正负电刷;植设有上述电刷的电刷基座;配置在上述电刷的周围、向上述转子供给磁力的磁铁;和经由轴而旋转自由地容纳上述转子的罩。
发明效果
因此,由于偏心锤的舌片通过软钎焊并通过印制电路板固定,所以能够防止偏心锤的脱落,舌片作为骨干起作用从而能够确保耐冲击性。
此外,由于舌片为较薄的形状,所以能够使舌片包含在转子的成形树脂中。
此外,通过使舌片与印制电路板重叠,能够与偏心锤的主要面成为大致同一面。
此外,由于在舌片上设有凹部,所以偏心锤的防脱变得更坚固。
此外,能够形成薄型且确保耐冲击性的轴向空隙型振动电动机。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本发明的轴向空隙型转子的轴向空隙型无铁心振动电动机的剖视图。
图2是从底部侧看图1的转子的仰视图。
图3是图1的转子的俯视图。
图4是图1的变形例的重要部分的剖视图。(实施例2)
具体实施方式
轴向空隙型偏心转子包括:绕线型空心电枢绕组;一面配置有转换器且另一面与上述绕线型空心电枢绕组的末端接线的印制电路板;在上述印制电路板上通过舌片软钎焊在上述印制电路板的另一面的偏心锤(weight);配置于上述印制电路板的中心的轴支撑部;以及,使这些成为一体的树脂。
图1是具备本发明的轴向空隙型转子的轴向空隙型无铁心电动机的剖视图(实施例1)。图2是从底部侧看图1的转子的仰视图,图3是图1的转子部分的俯视图,而且,图4是图1的变形例的重要部分的剖视图(实施例2)。
(实施例1)
作为本发明的轴向空隙型转子,在此以作为振动发生用的由偏心转子构成的转子进行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京零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京零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253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