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吸入消声器的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25991.0 | 申请日: | 2004-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1095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26 |
发明(设计)人: | 中野明;稻垣耕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9C44/00 | 分类号: | B29C44/00;F04B39/00;B29L3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肖鹂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入 消声器 制造 方法 | ||
本申请是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与2004年10月8日向中国专利 局提交的申请号为200480029715.4,发明名称为“密封压缩机及吸入消声器 的制造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在冰箱、空调、冷冻冷藏设备等等中的密封压缩机; 更具体的说,涉及其吸入消声器及其制造方法的改进。
背景技术
近年来,强烈希望用在冷冻冷藏设备等等中的密封压缩机其除了工作引 起的噪音要低这一事实以外,其能量效率要高。
作为常规密封压缩机,有一种密封压缩机其能量效率的提高是通过提高 吸入消声器的消声效果并有效地利用该消声效果,从而增大进入压缩室的致 冷剂循环量(例如,参考下面的专利文献1)。
此外,有一种密封压缩机其能量效率的提高是通过将从冷冻循环中返回 的致冷剂气体保持在低温和高密度的状态并吸入到压缩室中(例如参考下面 的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未审查的专利公开,公开号2003-42064
专利文献2:未审查的专利公开,公开号11-303739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上面提到的常规密封压缩机的结构。
图17示出常规密封压缩机的截面图,图18示出图19中的吸入消声器 的截面图,图19为流速矢量图示其通过在图18中示出的吸入消声器中使用 流动矢量来显示出致冷剂气体的行为。
在图17中,密封罐1容纳了马达元件5其由转子4和容纳线圈部分2 的定子3组成,以及由马达元件5驱动的压缩机元件6。润滑油8储存在密 封罐1中。
下面描述压缩元件6的概略结构。曲柄轴10具有:主轴部分11转子4 在那里被压入配合并固定,以及偏心部分12其形成为相对转轴部分11偏心。 在主轴部分11内,设置了油泵13以开放在润滑油8中。
形成在马达元件5上方的汽缸体20具有:近似圆筒形的压缩室22,以 及支撑具有轴的主轴部分11的轴支撑器23。活塞30插入到汽缸体20的压 缩室22中以便能在其中往复滑动并通过联接装置31联接到偏心部分12上。
用于密封压缩室22的开口端面的阀板35具有吸入孔38以依照吸入阀 34的打开/关闭动作被联接到压缩室22。气缸盖36通过阀板35固定到压缩 室22的相反侧。
吸入管37固定到密封罐1上并连接到冷冻循环的低压侧(未示出),并 将致冷剂气体(未示出)引入到密封罐1中。吸入消声器40是固定的,因 为它夹在阀板35和气缸盖36之间,并且它由合成树脂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丁 二醇酯等制成,在其中主要加入玻璃纤维。
在图18中,吸入消声器40具有消声空间43并还具有:第二联接通道 46在那里开放端46b被联接到密封罐1而开放端46a打开同时延伸到消声空 间43,以及第一联接通道45在那里开放端45b被联接到阀板35的吸入孔 38而开放端45a打开同时延伸到消声空间43。
图19示出流速矢量60,其示出通过计算机模拟获得的在吸入消声器40 中的致冷剂气体的行为。每个矢量的长度表示流速的大小,而矢量的取向表 示致冷剂气体的流动方向。
另外,各个箭头表示由在从第二联接通道46的开放端46a吸入的致冷 剂气体中的上升气流产生的上涡流61,和由在从第二联接通道46的开放端 46a吸入的致冷剂气体中的下降气流产生的下涡流62。
下面描述如上面提到的结构的常规密封压缩机的操作。
当马达元件5的转子4转动曲柄轴10时,由于偏心部分12的旋转运动 通过联接装置31被传递到活塞30,活塞30在压缩室22内往复运动。由于 该操作,致冷剂气体被从冷却系统(未示出)通过吸入管37引入到密封罐1 中。引入到密封罐1中的致冷剂气体被从吸入消声器40的开放端46b吸入 并从开放端46a释放到消声空间43。
被释放的致冷剂气体,在与如图19所示靠近并面对开放端46a的吸入 消声器40的壳体的壁碰撞以后,产生上涡流61和下涡流62,并通过消声空 间43循环。在这以后,主要由上涡流61构成的致冷剂气体被从开放端45a 吸入到第一联接通道45并被引入到打开在阀板35上的吸入孔38中。
然后,当吸入阀34打开时,致冷剂气体被吸入到压缩室22,并被活塞 30的往复运动压缩,并排出到冷却系统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259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预防和治疗高脂血症的聚壳糖胺与贝特的联合用药
- 下一篇:透液装料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