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面状照明装置、透明树脂板和注入成型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27112.8 | 申请日: | 2008-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2903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24 |
发明(设计)人: | 寺田直行;江川元二;佐野章信 | 申请(专利权)人: | 美蓓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1V8/00 | 分类号: | F21V8/00;F21V7/04;G02F1/13357;F21Y101/02;F21Y10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高少蔚;席兵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照明 装置 透明 树脂 注入 成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侧光型面状照明装置(spread illuminating apparatus),尤其涉及包括由导光板和容纳框部分以成一体的方式构成的透明树脂板的面状照明装置,涉及用于面状照明装置的透明树脂板,并进一步涉及对这样的透明树脂板进行注入成型的方法。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LCD)装置的特点是厚度小、体积小、重量轻等,并且广泛用于各种电气产品,如移动电话和个人计算机。
因为LCD装置中的液晶自身并不发光,所以当在不能完全利用太阳光或照明光的地方使用LCD装置时,就需要照明装置。
虽然LCD装置需要进一步小型化,但其显示区需要增大。为了同时满足这样的需要,必须减小照明装置的无效部分,并且还希望能降低其功耗,这方面是通过有效地利用来自光源的光来实现的。
在需要小型化和减小功耗的情况下,将诸如发光二极管(LED)之类的点光源用作照明装置的光源,并且还将诸如光源、导光板等照明装置的构成部件设置到位,以便对光源发出的光进行有效的利用。
图9示出了常规面状照明装置的相关部分,其中长方形导光板1和树脂在导光板1的侧表面8的发光二极管2、2在由白树脂制成的容纳框7内设置到位。在与具有发光二极管2、2的侧表面8垂直的导光板1的每一个侧表面11和12处提供了突出部12a和12c,而在与导光板1的侧表面11和12相对的容纳框7的两个内侧表面的每一个内侧表面处提供了凹进部20a和20c,其中导光板1在容纳框7内牢固地保持在位置上,使得导光板1的突出部12a和12c分别与容纳框7的凹进部20a和20c接合(参考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05-302485号)。
然而,在上述接合结构中,在导光板1的侧表面11/12和容纳框7的内侧表面之间需要预定的间隙,所以必须通过一些措施来补偿由该间隙所造成的光损失。容纳框7的白树脂的反射率比诸如增强型镜面反射体(ESR)(参考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H9-506837号)之类的构成反光板的反射膜的反射率小,所以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补偿由这种低反射率所造成的光损失。
当进一步减小上述装置的厚度时,其整体的刚性会变得不足,而且还可能发生导光板1的突出部12a和12c从容纳框7的凹进部20a和20c脱离的情况。图10示出了另一种常规面状照明装置,其适于在小型化的情况下实现足够的机械强度,具有导光板部分421和容纳框部分422的一体式结构,其中在距光源410、410的预定距离处形成有图案426(参考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06-285171号)。
然而,在上述一体式结构中,容纳框部分422要由制成导光板部分421并且具有高光学透射率的树脂材料来制成,因而致使光从容纳框部分422泄漏。考虑到光泄漏的问题,在导光板部分421的靠近容纳框部分422的部分提供了凹槽425,从光源410发射并且在导光板部分421中传播的光被凹槽425全部反射。
因为常用于导光板的树脂材料聚碳酸酯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具有大约1.5的折射率并且具有相对大的临界角,有可能发生这样的情况:依赖于构成部件的设计,大量从光源410发射并且在导光板中传播的光以小于所述树脂材料的临界角的角度照射到凹槽425上,因此凹槽425不能充分地防止光泄漏,从而造成光损失。
还有,为了防止光从容纳框部分422泄漏,必须借助于某种方法将反射膜固定地附着到容纳框部分422的外侧表面,并且例如,如果将双面胶带用于固定附着,则光被双面胶带的胶层吸收。即使能够在不使用双面胶带的情况下固定地附着反射膜,当光在容纳框部分422中传播时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一定程度的光吸收和光损失。
此外,当通过注入成型来制作上述这种一体式结构(树脂板)时,考虑到浇口切割(gate cutting)过程,用来在成型模腔中填充树脂的注射浇口通常设置在成型模的与容纳框部分422的一端相对应的部分,其中容纳框部分422的该端与具有光源410、410的一端相对。在这种情况下,使得经由注射浇口注入成型模腔的树脂通过分别设置在两个相邻的凹槽425之间的路径流进导光板部分421的腔段(cavity segment),这样就产生多个树脂流,它们在腔段内汇合并相互干扰,由此形成所谓的“熔接线(weld line)”,从而对这样形成的导光板部分421的光学性质产生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蓓亚株式会社,未经美蓓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2711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