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煤气流床气化反应器的温度测量系统与采用该系统测量煤气流床气化反应器温度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27193.1 | 申请日: | 2008-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5429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8 |
发明(设计)人: | 门长贵;贺根良;李璞;王锦;韦孙昌;徐红东;郑亚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K13/00 | 分类号: | G01K13/00;G01K7/02;C10J3/5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向华 |
地址: | 710600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煤气 气化 反应器 温度 测量 系统 采用 方法 | ||
1.一种煤气流床气化反应器的温度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温度测量系统包括直接测温部分与间接测温部分:
(1)直接测温部分:该部分由设置在煤气流床气化反应器壁中的热电偶(106)与温度变送器(104)组成,用于直接测量在煤气流床气化反应器内的温度,所述的热电偶(106)由双铂铑热电偶与一种组合式双套管组成,而所述双套管由高温耐磨陶瓷外套管与刚玉内套管组成;热电偶(106)安装时缩回炉子向火面耐火砖10-20mm;由热电偶(106)测温获得的直接测温信号送到数据处理机(120)处理后,再由温度显示器(122)显示出所测定的温度;
(2)间接测温部分:该部分由容积式冷管间接测温探头(108)、一台测量流入所述探头(108)的冷却剂的温度变送器(130)、流量计(112)、计量泵(114)、流量变送器(118)、一台测量从所述探头(108)流出的冷却剂温度的温度变送器(132)、一台测量从所述探头流入、流出冷却剂的压力的压力变送器(110)和贮存冷却剂的冷却剂槽(116)组成,其中所述的容积式冷管间接测温探头(108)是一种设置在煤气流床气化反应器壁中的可通入冷却剂的水冷管,这种水冷管带有两个可流入、流出冷却剂的孔;由上面这些装置获得的间接测温信号送到数据处理机(120)利用下述关系式处理后,再由温度显示器(122)显示出所测定的温度:
T=a0+a1×Δt
式中:T是反应器内的温度,Δt是间接测温探头的冷却剂进出口温度差,a0、a1是模型系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电偶(106)安装时缩回炉子向火面耐火砖1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温度测量系统还包括甲烷含量测温部分,它由甲烷含量测定仪(124)、计算机控制系统(126)与温度显示器(128)组成,其中所述甲烷含量测定仪(124)测量的信号送到计算机控制系统(126)利用下述关系式处理后,再由温度显示器(128)显示出所 测定的温度:
Y=Exp(p1+p2*T+p3*T2)
式中:Y是甲烷含量(ppm),T是反应器内的温度(℃),p1,p2,p3是系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温度测量系统还包括煤气流床气化反应器表面热点探测部分,它是由能够测量一条连续路线上存在最高温度的“寻热”热电偶组成的,所述“寻热”热电偶沿着煤气流床气化反应器拱顶至其圆柱段缠绕固定在煤气流床气化反应器壳体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剂是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温度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煤气流床气化反应器的拱顶外弧设1-3个温度区,所述“寻热”热电偶在安装布置时相互之间的间距为100~200mm,在所述煤气流床气化反应器圆柱段设4-8个温度区,所述“寻热”热电偶在安装布置时相互之间的间距为100~200mm。
7.一种煤气流床气化反应器的温度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在煤气流床气化反应器运行开始时先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接测温部分测量所述煤气流床气化反应器的温度,待运行正常后再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接测温部分与间接测温部分同时测量所述煤气流床气化反应器的温度,权利要求4所述的煤气流床气化反应器表面热点探测部分测量所述煤气流床气化反应器壳体最高温度,确保实时掌握所述煤气流床气化反应器运行状况。
8.一种煤气流床气化反应器的温度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在煤气流床气化反应器运行开始时先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接测温部分测量所述煤气流床气化反应器的温度,待运行正常后再利用权利要求 1所述的直接测温部分与权利要求3所述的甲烷含量测温部分同时测量所述煤气流床气化反应器的温度,权利要求4所述的煤气流床气化反应器表面热点探测部分测量所述煤气流床气化反应器壳体最高温度,确保实时掌握所述煤气流床气化反应器运行状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化工研究院,未经西北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2719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端荧光灯
- 下一篇:SOI/CMOS集成电路输出缓冲器的ESD保护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