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带预失真装置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27248.9 | 申请日: | 2008-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213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06 |
发明(设计)人: | 施展;李辉;周建民;孙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B1/62 | 分类号: | H04B1/62;H04L25/49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孙海龙 |
地址: | 日本神奈***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带 失真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和非线性器件的预失真线性化技术相关,更具体地,和功率 放大器的线性化相关。
背景技术
功率放大器(PA)是电子设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对微弱的 电信号实现功率放大,以满足传输、发射的需要。其中,用于放大的能 量来自直流电源。即PA将直流能量转化为交流信号,使得交流信号的功 率强度满足需要。这里PA将直流能量转换为交流能量的能力被称作PA 的效率。PA的输入输出信号功率关系可以分为线性区、非线性区和饱和 区。
当输入信号的包络仅在线性区内波动时,输入的信号被理想放大。 而当输入信号的包络波动至非线性区时,输出信号将被畸变。这种畸变 在时域上表现为输出信号不是输入信号的理想放大,在频域上则表现为 输出信号频谱的旁瓣升高,主瓣畸变。这是不希望发生的。
由于物理上的原因,当输入信号的包络波动深入至非线性区时,PA 的效率将会远高于仅在线性区波动时的情形。而且随着新式调制方式的 出现,信号包络的动态范围越来越大,因此发生非线性畸变不可避免, 关键就在于如何克服这种非线性。
基带预失真技术是一种有效克服PA非线性的手段。它通过模拟PA 非线性的逆特性,预先对基带数字信号进行预畸变,从而在PA输出端获 得理想放大信号。
基础的PA逆特性可以通过测量获得,并且作为预失真数据集成到 PA的预失真模块中。但是由于温度、湿度、器件老化等因素的影响,PA 逆特性将会发生变化。为了实时调整预失真数据,经典方法(矢量法) 需要在PA工作时,精确地比较PA的输入数据和反馈的输出数据,这就 带来了精确同步、保障IQ平衡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往往需要在电路 上付出巨大的代价。
后来的研究者建议仅利用反馈的标量信息作为选择或者更新预失真 数据的依据。常用的标量信息有频谱的旁瓣功率或者主/旁瓣功率比等。 使用它们时不需要精确同步,也不存在IQ不平衡问题。其关键在于预失 真数据的设置。这类方法称为标量法。
传统标量法设置预失真数据的方法大致分为两大类:选择类、更新 类。
选择类:存储大量的预失真数据或者其特征数据(例如多项式系数、 插值关键点等),根据标量信息选择合适的预失真数据或者特征数据。
更新类:根据标量信息自适应更新多项式系数、插值关键点的数值。
图1-3给出了标量法的原理和传统标量法的示意图。
图1示意性示出了标量法基带数字预失真方法的原理。其基本思路 是在振幅预失真数据库单元101和相位预失真数据库单元102中预先存 储若干组预失真数据,根据反馈信号中畸变量的大小(例如旁瓣功率) 选择其中的一组预失真数据进行预失真操作。
具体地,原始信号x(n)被分为两路,一路分别送入预失真单元(预 失真器)100中的幅度预失真数据库单元101和相位预失真数据库单元 102;另一路与来自幅度预失真数据库单元101和相位预失真数据库102 的输出数据相乘,获得预失真信号。该信号被送入功放103。功放输出信 号y(n)。信号y(n)的一部分经耦合器104反馈,并经衰减器105削弱。此 后,功率检测器106检测经衰减器105削弱后的信号的带外功率或带内 带外功率比。控制器107根据功率检测器106的检测结果,输出控制量。 根据控制器107输出的控制量和原始输入的信号x(n),幅度预失真数据库 单元101和相位预失真数据库单元102从数据库中选择其中的一组预失 真数据进行预失真操作。
图2示意性示出了选择类标量法基带数字预失真方法。在预失真参 数数据库203中存储大量的预失真数据的特征参数,例如多项式系数、 插值关键点。然后幅度预失真器201和相位预失真器202根据特征数据 插值(或采用其它计算方法)生成预失真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通株式会社,未经富士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2724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平均长度自适应优化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利用剩磁实现陀螺马达精准制动的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