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音频连接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27420.0 | 申请日: | 2008-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211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06 |
发明(设计)人: | 王敬顺;张嘉和;王明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24/04 | 分类号: | H01R24/04;H01R13/42;H01R13/11;H01R12/36;H01R13/73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周长兴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音频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音频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具可补偿插头同心度不足所导致的接触不良,以及受外力震动时保持电性连接的音频连接器。
背景技术
按,电连接器是各式电子产品中用以作为电讯号传输的主要转接构件,其中,专门提供作为音频讯号输出/输入的音频连接器,更被广泛犯的使用于各类影音产品中,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各种可携式电子产品快速发展,如行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MP3随身听、录音笔、笔记型计算机、苹果iPOD等,亦广泛的使用到各种大小音频连接器。
公知的音频接器,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号第M249340号的「音频连接器结构」、第M287528号的音频连接器与第M316509号的「音频连接器改良结构」等,该些专利公报揭示了一种音频连接器,其具有一绝缘座与复数的接触端子所组成;
该绝原本体内设有一对外相通的插接槽与复数的嵌接孔,则该些接触端子分别具有一基部且各自干涉于该嵌接孔内,以及,该些基部各自具有一朝该插接槽延伸且弯折的接触部,由此,当耳机、麦克风等语音输出/输入装置的音源插头,插入音频连接器的插接槽,与接触端子的接触部产生电性接触,进行电讯号的传输。
然而,上述音频连接器在使用时,仍具有下列缺失尚待改进:
一、绝缘座设置接触端子时,各接触端子都为独立设置,因此,插接槽内的各接触端子的接触部,其排列位置并非对称,则当任一接触部产生弹性疲乏时,将导致音源插头插入后出现接触不良与挟持力不足的现象。
二、音源插头插入音频连接器后,接触端子除了提供电讯号传输外,亦将音源插头夹持于插接槽内,但接触端子的接触部主要通过弯折后形成具弹性状态,因此,挟持的力量有限,如遇到晃动等,容易导致接触不良甚至松脱的现象。
三、音源插头插入音频连接器的部位,主要分为粗细不同的两个区段,前段直径较小,后段较大,因此,前后两区段的同心度会有误差,则当接触端子为各自且非对称设置时,因同心度所产生的误差,将导致讯号产生接触不良以及夹持力不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补偿插头同心度不足所导致的接触不良,以及受外力震动时保持电性连接,避免松脱的音频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音频连接器,用以提供音频插头插接,该音频连接器包括有:
一绝缘座,具有一插接面及一表面,由该插接面向内延伸有一插接槽,由该表面凹设有复数的固定槽,该些固定槽分别与该插接槽相通连;
复数的接触端子,其分别具有一本体,该些本体均对应设置于该固定槽内,且分别朝该插接槽延伸有两弹性接触臂,用以与该音频插头电性连接。
所述的音频连接器,其中,该些接触端子的本体两端分别弯折延伸有嵌合片。
所述的音频连接器,其中,该绝缘座于该表面两侧分别设有与该些固定槽相对应的嵌合孔,该些嵌合孔供该些嵌合片固设于内。
所述的音频连接器,其中,该音频连接器进一步设有一夹持件,其两侧分别向下弯折有一夹臂,用以夹持该音频插头。
所述的音频连接器,其中,该绝缘座于该表面进一步设有一收容该夹持件的卡固槽,该卡固槽与该插接槽相通连。
所述的音频连接器,其中,该音频连接器进一步设有一压合片,其两端分别向下弯折有一翼部,用以将该夹持件固定于该绝缘座内。
所述的音频连接器,其中,该绝缘座于该表面两侧分别设有一供该翼部固设于内的嵌合孔。
所述的音频连接器,其中,该音频连接器主要为结合于一预设的电路板,该电路板具一主穿孔,以供该绝缘座固定。
所述的音频连接器,其中,该电路板的主穿孔周边设有复数的次穿孔,以供该些接触端子的本体的两端嵌合片穿设并焊固。
所述的音频连接器,其中,该音频连接器主要为结合于一预设的电路板,该电路板具一主穿孔,以供该绝缘座固定。
所述的音频连接器,其中,该电路板的主穿孔周边设有复数的次穿孔,以供该压合片两端的翼部穿设并焊固。
由本发明的音频连接器的实施,其具有绝缘座与复数的接触端子,该绝缘座内部具有一对外相通的插接槽,于表面穿设有复数且相对应的固定槽,该些固定槽分别与该插接槽相通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274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