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安全带系统的高度调节器的滑架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27445.0 | 申请日: | 2008-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0720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15 |
发明(设计)人: | M·赫撒切尔;F·拉姆萨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TRW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2/20 | 分类号: | B60R22/2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兆东 |
地址: | 德国阿***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安全带 系统 高度 调节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安全带系统的高度调节器的滑架。
背景技术
高度调节器允许车辆乘坐者根据其个人需要调节皮带上部偏转点的位置。
在高度调节器中,根据规定,皮带偏转器配件安装到滑架中,该滑架本身在用于沿一个方向滑动的导轨中受到引导,该滑动方向为垂直方向比较合适。锁定机构保证该滑架卡在不同位置。
在发生事故时,乘坐者施加在安全带上的力经由偏转器配件传递到车辆、该滑架和导轨。这意味着该滑架需要满足高稳定性需求,但是当然也要满足节约制造成本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高度调节器的低成本滑架。
按本发明的用于安全带系统的高度调节器的滑架,包括:载体板和用于偏转器配件的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与所述载体板制成整体部件;所述载体板包括弯折部分,当超出作用在偏转器配件上的预定力时,所述载体板在所述弯折部分发生弯折;以及所述滑架具有用于锁定设备的开口,所述弯折部分布置在所述连接结构与所述锁定设备之间。
该目的如下实现:在用于安全带系统的高度调节器的滑架中,滑架的载体板包括用于偏转器配件的连接机构,该连接机构与所述载体板制成整体部件,并且该载体板具有弯折部分,当超出作用在偏转器配件上的预定力时,载体板在所述弯折部分发生弯折。这种设计提供的优势在于,可以采用整体式载体板,而不需要在用于偏转器配件的连接结构区域内设置任何专用的加强件。由于例如在事故中载体板随着力的作用仅在弯折部分有规律地发生预定程度的弯折,所以能借助更为有利的力分布来补偿载体板固有的低稳定性。
由于载体板变弯,所以载体板的那些部分,特别是承受高载荷的部分,诸如连接结构,能将其自身与张力方向对准。这样降低了施加 在连接结构上的横向载荷。在连接结构不发生这种对准的传统滑架中,由于结构几何形状的原因,在结构固有的稳定性较低的方向上,这种横向力将产生较高的应力。为了避免对连接结构或载体板造成损坏,通常这些部分经过加强,以使其能够承受这种较高的横向力。已经发现,较之截至目前的整体式载体板来说,根据本发明的配置能显著提高静态断裂载荷值。
这样,抵消了连接结构的变形。这种沿着受力方向对准是可行的,因为载体板在弯折部分发生弯折。
这种变形例如可以垂直于载体板的延伸平面。
在力超过通常操作力的情况下发生这种弯折,即例如在发生事故的情况下如此,而不仅仅是在不希望发生的严重事故中出现极大的力的情况下才发生弯折。
弯折部分具有优势地垂直于平移方向延伸穿过整个载体板。优选除在弯折部分以外载体板不发生进一步的变形。
优选弯折部分包括位于载体板上的一个或多个凹部,这些凹部导致弯折部分材料被削弱。作为替代方案,也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冲压弯折部段,它们具有相同的效果。同样可以考虑凹部和冲压弯折部段的组合。
所述凹部可以形成为在载体板上的贯穿的开口。这样,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制造弯折部,诸如通过冲孔来制造。
为了良好地吸收力,弯折部分可以布置在连接结构和啮合入导向导轨的锁定设备之间。因此,弯折部分处于力传入载体板的点和力通过滑架传入高度调节器的车辆固定导轨的点之间。
在优选实施例中,连接结构是螺纹杯件,用于连接偏转器配件的短柱可以拧入其中。优选该螺纹杯件不发生变形,即使在超过预定力的情况下也是如此。
为了进一步提高稳定性,至少一个冲压部分可以设置在载体板中。适当的冲压部分提高了连接结构的形状稳定性,这样有助于确保仅在载体板的弯折部分发生变形。
冲压部分设置在连接结构上相对着弯折部分的侧部,因为这样具有优势。
如果在预定的力发生作用并且载体板发生弯折时,载体板边缘接触导向导轨并抵靠车辆固定部件,则可以额外带来稳定性的提升。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本发明进一步的特征和优势将从以下示例实施例的说明中体现出来,其中:
图1示出了带有本发明滑架的高度调节器,为示意性截面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滑架的载体板;
图3示出了预定的力发生作用之前,穿过图1所示载体板的示意性截面;
图4示出了预定的力发生作用之后,图3所示的载体板;
图5至13示出了本发明滑架的载体板的各种示例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TRW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TRW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274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