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软中断负载均衡的实现方法及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27677.6 | 申请日: | 2008-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0846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9 |
发明(设计)人: | 罗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9/50 | 分类号: | G06F9/50;G06F9/54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叶树明 |
地址: | 518129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断 负载 均衡 实现 方法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软中断负载均衡的实现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计算机系统中为了使硬中断快速返回,往往采用在软中断进行数据处理。在SMP(Symmetric Multiprocessor,对称多处理器)系统中存在多个CPU(Central Process Unit,中央处理单元),硬中断上报给某个CPU,相应的软中断也在这个CPU上执行。由于软中断的数据处理非常消耗CPU资源,在硬中断上报给所有CPU不均衡的情况下,相应的软中断也无法均衡,这就导致CPU的占用率不均衡,性能由单个CPU限制,无法发挥SMP系统的优势,因此,解决软中断均衡问题对提高SMP系统的性能有很大作用。
现有技术中提出了一种方案,如图1所示,对每个CPU增加一个远程软中断队列。在设备的硬中断上报后,CPU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处理:
接收硬中断的CPU上的处理过程如下:
步骤101,设备硬中断产生,根据当前系统CPU负载情况选取一个CPU上报硬中断。
步骤102,接收硬中断的CPU(例如CPU0)判断选择的是本CPU,则将软中断处理置于本地软中断队列,否则进入步骤104。
步骤103,接收硬中断的CPU的硬中断处理完成,调度软中断,处理本地软中断队列中此硬中断对应的软中断,整个处理完成。
步骤104,接收硬中断的CPU(CPU0)将软中断处理置于被选取的CPU(例如CPU1)对应的远程软中断队列上,本CPU(CPU0)处理完成。
步骤105,被选取的CPU在时钟中断产生时,调度软中断。
步骤106,被选取的CPU处理本地软中断队列。
步骤107,被选取的CPU处理本CPU的远程软中断队列中的对应步骤101中设备硬中断的软中断,整个处理完成。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点:
由于被选取的CPU的远程软中断队列处理依赖于时钟中断,即根据时间频率设置中断,在时钟中断完成后查看本身的远程软中断队列,进行软中断处理。而时钟中断的周期一般是毫秒级别的,因此远程软中断队列的软中断处理不是很及时,严重影响数据处理的及时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软中断负载均衡的实现方法及设备,以提高软中断处理及时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软中断负载均衡设备,包括多个中央处理单元,每个中央处理单元具有对应的本地软中断队列;
所述中央处理单元,用于接收到硬中断后,选择处理所述硬中断对应软中断的中央处理单元,如果选择其他中央处理单元,则向所述其他中央处理单元发送IPI消息,使所述其他中央处理单元执行所述软中断。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软中断负载均衡的实现方法,用于多个中央处理单元中,每个中央处理单元具有对应的本地软中断队列,包括以下步骤:
其中一个中央处理单元接收到硬中断后,选择处理所述硬中断对应软中断的中央处理单元;
如果选择其他中央处理单元,则向所述其他中央处理单元发送处理器间中断IPI消息,使所述其他中央处理单元执行所述软中断。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需要其他CPU处理软中断时采用了CPU之间发送IPI消息,整个流程无需等待外部事件(如时钟中断)的触发,整个流程连贯,无延时,能够及时地在多CPU之间均衡调度软中断处理数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 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CPU接收硬中断的处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软中断负载均衡设备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软中断负载均衡的实现方法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中央处理单元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276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顶推装置
- 下一篇:一种提高低铁含量玻璃折射率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