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造多层涂膜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28538.5 | 申请日: | 2008-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3245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31 |
发明(设计)人: | 新田哲治;河边佳纪;顿宫达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油漆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05D1/36 | 分类号: | B05D1/36;B05D7/24;C09D133/00;C09D5/12;C09D161/28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铁;段家荣 |
地址: | 日本大阪府大阪***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造 多层 方法 | ||
1.一种制造多层涂膜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在制品上涂敷中间涂料组合物以在其上形成中间涂层;
在所述中间涂层上涂敷金属色底涂料组合物以在其上形成金属色底涂层;和
在所述金属色底涂层上涂敷透明涂料组合物以在其上形成透明涂层;
其中
所述金属色底涂料组合物是水性的且包括
丙烯酸系乳液树脂;
平均粒度在20-300nm范围内的疏水性三聚氰胺树脂的水分散体;
光泽颜色颜料;和
在水中的溶解度在0.01-5.0wt%范围内且沸点在160-200℃范围内的有机醇溶剂,其含量以重量基础相对于所述涂料组合物的固体树脂含量来说在5-45wt%的范围内;且
其中
所述疏水性三聚氰胺树脂的水分散体通过/可通过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获得:
以5/95-25/75的丙烯酸系树脂对疏水性三聚氰胺树脂的重量比[丙烯酸系树脂/疏水性三聚氰胺树脂(以固含量为基础)]混合丙烯酸系树脂和疏水性三聚氰胺树脂,其中所述丙烯酸系树脂的酸值在105-200mgKOH/g的范围内、羟值在50-200 mgKOH/g的范围内且数均分子量在1000-5000的范围内;和
使所述丙烯酸系树脂与所述疏水性三聚氰胺树脂在70-100℃范围内的温度下反应1-10个小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丙烯酸系乳液树脂通过/可通过α,β-烯属不饱和单体混合物的乳液聚合获得,其中所述混合物包含不少于65wt%的、酯部分具有1或2个碳原子的(甲基)丙烯酸酯,且所述混合物的酸值在3-50mgKOH/g的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水性金属色底涂料组合物还包含在水中的溶解度在0.01-5.0wt%范围内且沸点在205-240℃范围内的有机二醇-醚溶剂,其含量以重量基础相对于所述涂料组合物的固体树脂含量来说在5-45wt%的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有机醇溶剂与所述有机二醇-醚溶剂的重量比在1/1-3/1[有机醇溶剂/有机二醇-醚溶剂]的范围内。
5.将用于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制造多层涂膜的方法中的水性金属色底涂料组合物。
6.一种制造多层涂膜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制品上涂敷中间涂料组合物以在其上形成中间涂层;
在所述中间涂层上涂敷金属色底涂料组合物以在其上形成金属色底涂层;和
在所述金属色底涂层上涂敷透明涂料组合物以在其上形成透明涂层;
其中
所述金属色底涂料组合物是水性的且包括
丙烯酸系乳液树脂;
三聚氰胺树脂固化剂;
光泽颜色颜料;
包含通过/可通过(a1)非还原性二糖或三糖与(a2)具有2-4个碳原子的氧化烯的反应获得的反应产物的表面活性剂;和
在水中的溶解度在0.01-5.0wt%范围内且沸点在160-200℃范围内的有机醇溶剂,和/或在水中的溶解度在0.01-5.0wt%范围内且沸点在205-240℃范围内的有机二醇-醚溶剂,各自的含量以重量为基础相对于所述涂料组合物的固体树脂含量来说在5-45wt%的范围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丙烯酸系乳液树脂通过/可通过α,β-烯属不饱和单体混合物的乳液聚合获得,其中所述混合物包含不少于65wt%的、酯部分具有1或2个碳原子的(甲基)丙烯酸酯,且所述混合物的酸值在3-50mgKOH/g的范围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表面活性剂通过/可通过1摩尔所述非还原性二糖或三糖(a1)与47-100摩尔所述具有2-4个碳原子的氧化烯(a2)的反应获得。
9.根据权利要求6-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有机醇溶剂与所述有机二醇-醚溶剂的重量比在1/1-3/1[有机醇溶剂/有机二醇-醚溶剂]的范围内。
10.将用于权利要求6-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制造多层涂膜的方法中的水性金属色底涂料组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油漆株式会社,未经日本油漆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2853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标记带、RFID标签、标记带卷和RFID电路元件盒子
- 下一篇: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