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逆变器、具有逆变器的背光组件及具有逆变器的显示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28707.5 | 申请日: | 2008-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9111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2 |
发明(设计)人: | 洪陈泽;韩松理;闵丙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M7/48 | 分类号: | H02M7/48;H02M7/483;H05B41/14;G02F1/133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戎志敏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逆变器 具有 背光 组件 显示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逆变器,具有该逆变器的背光组件和具有该逆变器 的显示设备。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显示设备的逆变器、具 有该逆变器的背光组件和具有该逆变器的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LCD”)设备具有诸如重量轻、低功耗和低驱动电压的 多种特性。因此,LCD设备已经应用于多种领域,如监视器、笔记本电 脑、移动电话和大电视接收机。LCD设备包括通过利用液晶的光透射率 显示图像的LCD面板,和设置在LCD面板下给LCD面板提供光的背光 组件。
背光组件包括彼此之间基本上平行设置的灯和为灯提供驱动功率的 逆变器。灯可以包括棒状的冷阴极荧光灯(“CCFL”)。
在初始驱动周期期间CCFL需要额外的功率以产生光。也就是说, 在初始驱动周期期间逆变器为CCFL提供额外的功率。CCFL在初始驱 动周期期间比在正常驱动周期期间消耗更多的功率。初始驱动周期通常 被称为功率过冲周期(overshoot period)。
结果,初始驱动周期的功耗过分高于正常驱动周期的功率,使得利 用逆变器向灯提供的功率量是受限的。
发明内容
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能够在初始驱动周期中基本防止功率过冲 的逆变器。
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具有上述逆变器的背光组件。
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具有上述背光组件的显示设备。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逆变器包括主变压器、主驱动器和电压控制器。
主变压器向灯提供驱动交流(AC)电压。主驱动器基于来自主变压 器的反馈信号产生输出信号以控制主变压器。电压控制器电连接至主驱 动器的反馈端以控制施加给反馈端的电压的最大电平。电压控制器可以 包括控制施加给反馈端的电压的最大电平的齐纳二极管。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主驱动器可以包括一个断路电路,当提供给反 馈端的电压超过临界电压时,它关闭主驱动电路。提供给反馈端的电压 的最大电平等于或小于临界电压。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对应于临界电压的输出信号的最大占空宽度 (duty width)可以有一个从大约44%到大约46%的范围。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背光组件包括灯和逆变器。逆变器包括主 变压器、主驱动器和电压控制器。
灯产生光。主变压器向灯施加驱动交流电压。主驱动器基于来自主 变压器的反馈信号产生输出信号以控制主变压器。电压控制器电连接至 主驱动器的反馈端以控制施加给反馈端的电压的最大电平。
在典型实施例中,灯的第一端接收驱动交流电压而灯的第二端接收 地电压。
在典型实施例中,显示设备包括显示面板和背光组件。
显示面板显示图像。背光组件包括灯和逆变器。逆变器包括向灯施 加驱动交流电压的主变压器、基于来自主变压器的反馈信号产生输出信 号以控制主变压器的主驱动器、电连接至主驱动器的反馈端以控制施加 给反馈端的电压的最大电平的电压控制器。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电压控制器电连接至主驱动器的反馈端以控制 施加给反馈端的电压的最大电平。有利地,当灯被初始驱动时发生的功 率过冲可以减少或得以有效防止。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详细描述其实施例,本发明的上述和另外的优点将变 得更加显而易见,其中:
图1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背光组件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2是说明图1中所示的背光组件的各元件之间的电连接关系的示 例性实施例的方框图;
图3是说明图2中所示的产生驱动交流(AC)电压的过程的示例性 实施例的波形图;
图4是说明图2中所示的灯和齐纳二极管的时间、功耗之间关系的 示例性实施例的图;
图5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灯和齐纳二极管的时间功耗之间关系的另 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图;
图6是说明图2中所示的输出信号的占空宽度之间关系的示例性实 施例的图;以及
图7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设备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电子株式会社,未经三星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2870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