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纤维整理或纤维选择含纺织纤维的纤维束的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28987.X | 申请日: | 2008-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3369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31 |
发明(设计)人: | N·泽格;J·博斯曼;T·施密茨 | 申请(专利权)人: | 特鲁菲舍尔股份有限公司及两合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G15/12 | 分类号: | D01G15/12;D01G15/26;D01G15/36;D01G15/40;D01G15/46;D01G19/08;D01G19/12;D01G19/14;D01G19/26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柴毅敏 |
地址: | 德国门兴***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纤维 整理 选择 纺织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对包括纺织纤维的纤维束进行纤维整理或选择特 别是进行梳理的设备,该纤维束由供应装置供应到纤维整理装置,特 别是梳理装置,在该设备中设有夹持装置和机械装置,该夹持装置将 纤维束夹持在距其自由端一定距离处,该机械装置产生从夹持点到纤 维束自由端的梳理作用,以从自由端松散和去除未夹持的成分,例如 短纤维、毛结、灰尘等,其中,为了去除已梳理的纤维材料,设有具 有条形成元件的至少一个取出装置,牵伸系统位于该取出装置的下游。
背景技术
实践中,使用梳理机来清除棉纤维或毛纤维中所含的天然杂质并 使纤维条的纤维平行。为此,将之前制备的纤维束夹持在钳板装置的 钳夹之间,使得纤维的特定子长度(称为“纤维绒头(fiber tuft)”) 在钳夹的前部突出。借助旋转梳理辊的梳理段来梳理并由此清洁此纤 维绒头,这些梳理段用针布或带齿布填充。取出装置通常包括两个旋 转方向相反的辊,这两个辊夹紧所梳理的纤维绒头并携带其向前运动。 已知的梳棉工艺是不连续的过程。在钳板夹持操作期间,所有的组件 及其驱动和传动装置被加速、减速并在某些情况下还会再次反向。钳 速高则导致加速度高。特别是由于钳板、用于钳板运动的传动装置和 用于分离辊间歇步伐运动的传动装置的运动学作用,导致高加速力产 生。所产生的力和应力随钳速的增加而增加。已知的盖板梳理机在其 钳速方面已经达到性能极限,这阻止了生产率的提高。另外,不连续 的运转模式导致整个机器的振动,产生了动态交变应力。
EP 1586682A公开了一种梳理机,其中例如8个梳理头彼此相邻 同时运转。这些梳理头的驱动由布置在带有传动单元的梳理头相邻位 置的侧向驱动装置实现,该传动单元通过纵向轴与梳理头的各个元件 形成驱动连接。在单个梳理头处形成的纤维条在传送台上彼此相邻地 传送到后面的牵伸系统,在该牵伸系统中这些纤维条经过牵伸然后合 并形成共同的梳理机条。在牵伸系统中产生的纤维条随后借助漏斗轮 (圈条板)沉积在条筒中。在梳理机的多个梳理头中,每个都有供给装 置、可枢转安装的固定位置钳板组件、旋转安装的圆梳锡林(circular comb)(其具有用于梳理由钳板组件供应的纤维绒头的梳理段)、顶梳 和用于将梳理好的纤维绒头从钳板组件分离的固定位置分离装置。供 给到钳板组件的卷带(lap ribbon)在这里通过供给圆筒喂入到分离辊 对。从处于打开状态的钳板伸出的纤维绒头传递到已经梳理好的条网 或者纤维网的后端,由此由于分离辊的前向运动,使得纤维绒头进入 分离辊的夹持钳口。没有被卷带的保持力或钳板所保持的纤维从卷带 复合物中分离出来。在这个分离过程中,纤维绒头又被顶梳的梳针拉 动。顶梳对分离出的纤维绒头的后部进行梳理并且还阻止了毛结、杂 质等。从结构上需要在可动钳板组件和可动分离辊之间设置用于顶梳 的空间,顶梳必须不断借助吹过其的空气清洁。为了刺入纤维条及从 其中移除,必须对顶梳进行驱动。最后,在该不平稳运动位置处的清 洁效果是次佳的。由于卷带的速度与分离辊的分离速度之间的速度差, 被分离的纤维绒头被拉出到一定长度。在该分离辊对之后是导辊对。 在该分离过程中,已经分离或者拉出的纤维束的前端和纤维网的后端 进行搭接或重叠。一旦分离和接合过程结束,钳板就回到后部位置, 在该位置中钳板闭合并将从钳板伸出的纤维绒头送到圆梳锡林的梳理 段进行梳理。在钳板组件再次回到其前部位置之前,分离辊和导辊进 行反向运动,由此纤维网的后端向后运动一定的量。这对于实现接合 过程中的必要搭接是必需的。用这种方式完成了纤维材料的机械式梳 理。这种梳理机的缺点尤其在于需要大量的设备并且每小时生产率低。 8个独立的梳理头带有总共8个供给装置、8个固定位置钳板组件、8 个带有梳理段的圆梳锡林、8个顶梳和8个分离装置。一个尤其突出 的问题是梳理头的不连续运作模式。另外的缺点还在于,大质量的加 速和反向运动导致其不可能高速运转。最后,大量的机器振动导致了 梳理条的不规则沉积(deposition)。另外,牵开程度(ecartement)(也 就是下钳板的钳唇和分离辊的夹持点之间的距离)从结构和空间上都 是受限的。运送纤维束离开的分离辊和导辊(输送辊3)的转速要与 上游的慢梳理过程相匹配并受其限制。还有一个缺点在于,每束纤维 都是由分离辊对并随后由导辊对来夹持和传送。由于分离辊的转动, 使得夹持点一直在改变,也就是说,实现夹持的辊和纤维束之间一直 存在相对运动。所有的纤维束必须要相继通过这一个固定位置的分离 辊对和这一个固定位置导辊对,这意味着对生产速度有进一步的相当 大的限制。在各个梳理头处生产的纤维条F在引导台14上输送并在 经过方向改变90°后通过没有更详细示出的装置输送到具有非移动表 面的传送台T,并一个接一个地输送到后续的牵伸系统S。纤维条在 牵伸系统S中牵伸,然后合并形成共同的梳理纤维条FB。当8个梳 理头与牵伸系统之间的距离增加时,到牵伸系统的距离增加。纤维条 覆盖通过输送辊传送到梳理头和将它们引入牵伸系统之间的相当长的 路径,并除此之外纤维条还会偏转。传送台上的8个纤维条到牵伸系 统的传送速度与上游慢速的梳理处理匹配并被其限制,即它以相对低 的速度进行。利用这种传送装置,不可能实现高的大幅度增加的传送 速度,特别是在8个纤维条中不产生错误牵伸(faulty draft)的情况 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特鲁菲舍尔股份有限公司及两合公司,未经特鲁菲舍尔股份有限公司及两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2898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圆柱形无水炮泥成形机
- 下一篇:密闭型电池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