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交错嵌入式机壳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29609.3 | 申请日: | 2008-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397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03 |
发明(设计)人: | 张贵姣;杨守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8 | 分类号: | G06F1/1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 亮 |
地址: | 台湾省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交错 嵌入式 机壳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机壳,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交错嵌入式机壳。
背景技术
计算机服务器的上盖分为两个部份,即前上盖与后上盖。更换某些零件时, 必须要拆卸整个前上盖与后上盖之后,才能进行维修的工作。在这种设计下,当前 上盖与后上盖之间的间隙太大或组装品质不良时,电磁波容易从间隙进入到机壳内 部,导致电磁波干扰,或是造成机壳内部的电子组件产生电磁波外泄的安规问题。 因此,如何解决电磁波干扰或电磁波外泄的问题,为业界所要面临的课题。
此外,前上盖位在硬盘架的上方,而后上盖位于前上盖的后方。当组装硬盘 架为2.5吋规格时,前上盖的长度约为硬盘架的长度,然而当组装的硬盘架为3.5 吋规格时,前上盖的长度将小于硬盘架的长度。因此,传统技艺为了弥补尺寸上的 差异,而增加了另一个独立的壳体于前上盖与后上盖之间,造成后上盖在结构上被 分为二个尺寸不同的部分,无法成为一体化的壳体,进而使组装的步骤及时间加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交错嵌入式机壳,以避免电磁波干扰或电磁波外泄。
本发明提出一种交错嵌入式机壳,包括一第一壳体以及一第二壳体,该第一 壳体与该第二壳体组合成一盖体,其中该第一壳体具有一第一表面以及一第一侧 边,而该第二壳体具有一第二表面以及一第二侧边,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共平 面,且该第一壳体的该第一侧边朝该第二表面的下方延伸出多个第一嵌入部,该第 二壳体的该第二侧边朝该第一表面的下方延伸出多个第二嵌入部,且该些第一嵌入 部与该些第二嵌入部呈交错排列。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这些第一嵌入部并列地相隔一间距,以形成多个第一 插缝于并列的这些第一嵌入部之间。此外,这些第一插缝的开口宽度实质上等于相 对应的这些第二嵌入部的宽度。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这些第二嵌入部并列地相隔一间距,以形成多个第二 插缝于并列的这些第二嵌入部之间。此外,这些第二插缝的开口宽度实质上等于相 对应的这些第一嵌入部的宽度。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多个锁固件分别贯穿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并锁 固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二壳体具有相对于该第二表面的一第三表面,且该 第三表面邻近于该第二侧边配置有一厚度补强片,该厚度补强片具有一板材以及多 个连接部,而该些连接部分别连接于该板材与该第二侧边之间。
本发明因采用交错嵌入式机壳,因此可避免电磁波经由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 的交界处进入到机壳内部,进而避免电磁波干扰或机壳内部的电子组件产生电磁波 外泄。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 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交错嵌入式机壳的示意图。。
图2A为图1的交错嵌入式机壳沿着I-I线的剖面示意图,而2B为图1的交 错嵌入式机壳沿着II-II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二壳体的第三表面及二折边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机壳应用在一电子模块上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交错嵌入式机壳的示意图。图2A为图1的交错嵌入 式机壳沿着I-I线的剖面示意图,而2B为图1的交错嵌入式机壳沿着II-II线的剖 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2960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多点触控的电阻式触控面板
- 下一篇:预测控制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