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能量传输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29819.2 | 申请日: | 2008-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453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0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荣;林志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达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38/14 | 分类号: | H01F38/14;H01F17/00;H02J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周少杰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能量 传输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量传输系统,且特别涉及一种应用扁平线螺旋管 (Flat-wire Solenoid)结构的共振器的能量传输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上,多种无线传输技术已广泛地被应用在通信领域中。目前的无线 传输技术大部分使用于在信号的接收与发送上,故多半只能达成低功率的信 号传输。
由于使用无线传输技术的电子产品越来越多,通过无线传输方式来达到 更高功率的传输技术的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美国专利公开号2007/0222542 已公开了一种可无线地进行能量传输的无线功率传输(Wireless Power Transfer,WPT)的无线非辐射能量转移器,来将一个共振器的电能,以共振 的方式传递至另一个共振器。
然而,此种转移器经由非辐射能量转移(Non-radiative Energy Transfer)来 传输能量,如此,必须要使用到共振频率较低的共振器才能达到一定的传输 效率。然而这样的共振器的体积庞大且成本高昂,难以应用于一般的电子产 品中。因此,如何设计出体积小且仍具有较低的共振频率的能量转移系统乃 业界不断致力的方向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量传输系统,其使用扁平线螺旋管(Flat-wire Solenoid) 结构的共振器,相较于传统能量传输系统,本发明提出的能量传输系统具有 体积较小、共振频率较低及能量转换效率较高的优点。
根据本发明提出一种能量传输系统,用以驱动电子装置,能量传输系统 包括电源端装置、第一、第二能量传输装置及装置端装置。电源端装置用以 提供第一外部电能。第一能量传输装置包括第一耦合电路及第一共振器。第 一耦合电路与电源端装置形成回路,以接收第一外部电能。第一耦合电路上 的第一外部电能耦合至第一共振器,使第一共振器具有第一内部电能。第二 能量传输装置包括第二共振器及第二耦合电路。第二共振器具有扁平线螺旋 管(Flat-wire Solenoid)结构,第二共振器与第一共振器具有实质上相同的共振 频率,第一及第二共振器之间进行非辐射能量转移(Non-radiative Energy Transfer),使第二共振器具有第二内部电能。第二共振器上的第二内部电能 耦合至第二耦合电路,使第二耦合电路具有第二外部电能。装置端装置与第 二耦合电路形成回路,以接收第二外部电能,并据以提供驱动电能驱动电子 装置。
根据本发明提出一种能量传输系统,用以驱动电子装置,能量传输系统 包括电源端装置、第一、第二能量传输装置及装置端装置。电源端装置用以 提供第一外部电能。第一能量传输装置包括第一耦合电路及第一共振器。第 一耦合电路与电源端装置形成回路,以接收第一外部电能。第一共振器,具 有扁平线螺旋管结构,第一耦合电路上的第一外部电能耦合至第一共振器, 使第一共振器具有第一内部电能。第二能量传输装置包括第二共振器及第二 耦合电路。第二共振器与第一共振器具有实质上相同的共振频率,第一及第 二共振器之间进行非辐射能量转移,使第二共振器具有第二内部电能。第二 共振器上的第二内部电能耦合至第二耦合电路,使第二耦合电路具有第二外 部电能。装置端装置与第二耦合电路形成回路,以接收第二外部电能,并据 以提供驱动电能驱动电子装置。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一优选实施例,并配合 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绘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的能量传输系统的方块图。
图2是绘示图1的共振器Rs2的结构图。
图3A及图3B是绘示图1的共振器Rs2的结构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能量传输系统
12:电源端装置
14、16:能量传输装置
14a、16a:耦合电路
Rs1、Rs2、Rs2′:共振器
18:装置端装置
20:电子装置
Ed1、Ed2:端点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的能量传输系统应用扁平线螺旋管(Flat-wire Solenoid)结构的 共振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达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达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2981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日光环保节能LED照明灯
- 下一篇:一体结构的双稳态电磁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