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形成槽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29966.X | 申请日: | 2008-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7221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25 |
发明(设计)人: | 多田正男;石原幸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21/20 | 分类号: | B60R2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正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韩登营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形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覆盖安全气囊的部件的内表面上形成槽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安全气囊装置包括安全气囊和收纳该安全气囊的安全气囊盒。在有的汽车中,在副驾驶位一侧会安装有安全气囊装置。此时,安全气囊装置安装在仪表板的里侧。
在仪表板上设置有用于向客厢内弹出安全气囊的开口部。一般情况下,该开口部被安全气囊盖(airbag lid)覆盖,当车辆碰撞时,展开的安全气囊从里侧推压安全气囊盖,使开口部打开。
最近广为制造的安全气囊装置,其安全气囊盖和仪表板为一体化结构,且从仪表板外表面一侧观察不到安全气囊盖(呈不可见状态)。该安全气囊装置中,在仪表板的内表面上形成有槽,且该槽深度未透达外表面,同时将该槽区划出来的区域作为安全气囊盖。该槽时常被称为撕裂线(tear line)。
在现有技术中公知一种如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2004-82865号公报所记载的形成槽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在仪表板的内表面上抵接加热过的刀具,在仪表板内表面上形成深度未透达外表面的槽。
此外,现有技术中还公知有一种在仪表板内表面上照射激光,形成深度未透达外表面的槽的方法。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这些形成槽的方法中,存在如下问题。
在使用加热过的刀具来形成槽的方法中,由于通过安装在刀具末端的加热器等来加热刀刃,因此,向刀刃部上的热传导不均匀,刀刃上各部分的温度不一。因此,该方法的问题在于,形成在仪表板 内表面上的槽的深度、宽度不均匀。
此外,现有技术的形成槽的方法中,在完成刀刃加热后,刀刃的温度不易下降。此时,若使刀刃与仪表板内表面接触,然后,在从该内表面上提起刀具时,刀刃上会带起一部分熔化了的树脂。其结果是,存在着在仪表板内表面上形成的槽的深度、宽度不均匀的问题。
此外,在使用激光来形成槽的方法中,由于激光的宽度为1mm以上,所以会导致槽的宽度增大。此方法的问题在于,在从外表面侧观察仪表板时,能透过仪表板看见在仪表板内表面上形成的槽。换言之,问题在于,能够从外表面侧看见形成在仪表板内表面上的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不足而作出的,目的在于在覆盖安全气囊的仪表板等部件的内表面上形成有宽度、深度均匀的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1提供一种用于在覆盖安全气囊的部件的内表面上形成槽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使用感应加热装置来加热刀具的工序和使上述刀具与上述部件的内表面抵接的工序,上述感应加热装置具有用于进行感应加热的线圈,并且,使该形成槽的方法包括:在具有上述线圈的工作台上配置上述部件的工序;向上述线圈供给交流电的工序;使上述刀具向载置有上述部件的工作台接近而使该刀具接近上述线圈以加热该刀具的工序;使上述刀具与上述部件的内表面抵接的工序;停止向上述线圈供电的工序;以及使上述刀具离开上述部件内表面的工序;上述刀具的刀刃厚度在0.1mm以下。
根据技术方案1,由于使用感应加热装置来加热刀具,因此,能够在覆盖安全气囊的部件的内表面上形成宽度、深度均匀的槽。
此外,根据技术方案1,能够使感应加热装置仅对刀具的刀刃进 行加热。因此,能够在短时间内加热完刀具的刀刃,并能够使刀具的刀刃在短时间内冷却。由此,能够在覆盖安全气囊的部件的内表面上形成宽度、深度均匀的槽。
根据技术方案1,能够在对用于进行感应加热的线圈停止供电后,使刀具离开部件的内表面。因此,能够在覆盖安全气囊的部件的内表面上形成宽度、深度均匀的槽。
技术方案2的形成槽的方法为,在技术方案1或2的基础上,上述部件为车辆内饰件的表层材料。
根据技术方案2,能够在车辆内饰件的表层材料的内表面上形成宽度、深度均匀的槽。
技术方案3的形成槽的方法为,在技术方案3的基础上,使上述表层材料为真皮材料。
根据技术方案3,能够在真皮材料的内表面上形成宽度、深度均匀的槽。
技术方案4的形成槽的方法为,在技术方案3的基础上,上述车辆内饰件为仪表板。
根据技术方案4,能够在覆盖安全气囊的仪表板的内表面上形成宽度、深度均匀的槽。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在覆盖安全气囊的仪表板等部件的内表面上形成有宽度、深度均匀的槽。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纺织株式会社,未经丰田纺织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2996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应用于连铸异型坯火焰切割机的夹紧装置
- 下一篇:长寿命连铸机旋转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