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橡胶组合物及由该橡胶组合物制作的无防滑钉轮胎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30373.5 | 申请日: | 2008-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4338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14 |
发明(设计)人: | 服部高幸;菊地尚彦;儿岛良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L7/00 | 分类号: | C08L7/00;C08L9/00;C08L15/00;B60C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涂勇 |
地址: | 日本国兵库县神户***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橡胶 组合 制作 防滑 轮胎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橡胶组合物及由该橡胶组合物制作的无防滑钉轮胎。
背景技术
通常在用于轮胎的橡胶组合物中,为了软化橡胶而使用操作油作为软化剂。作为这样的操作油,使用的有石蜡系操作油、芳香族系操作油、环烷系操作油等的石油系软化剂(如专利文献1)。
然而,操作油由于随时间经过而或从橡胶向其他橡胶迁移,或少量析出于表面而扩散到路面和大气中,所以作为软化剂的效果被削弱,橡胶硬度上升。尤其在无防滑钉轮胎中,橡胶的硬度上升,则存在不能维持良好的冰雪性能的问题。
另一方面,作为用于重负荷冬季用充气轮胎,尤其用于重负荷用无防滑钉轮胎的胎面用橡胶组合物,除了显示天然橡胶等的优良的拉伸强度、耐磨耗性的橡胶外,还为了使表面柔软,改善冰上性能、雪上性能而混合聚丁二烯橡胶等的橡胶,更为了改善补强性、强度而添加炭黑等的填充剂。尤其,重负荷用轮胎对耐磨耗性的要求严格,有时对还配合用于改善加工性的增塑剂、赋予粘合性的增粘剂一事犹豫。
然而,若不配合增塑剂或增粘剂,则成形时的加工性不充分,工序中发生不顺利的情况较多。尤其,聚丁二烯橡胶通常加工性不佳且粘合性也低,有必要进行改善。若添加矿物油等的低极性的增塑剂,通常改善加工性的同时粘合性也有所上升,但耐磨耗性降低。为了赋予粘合性,也可以使用石油系树脂或苯酚树脂等的增粘剂,但这不能避免耐磨耗性的降低。也有使用芳族油的方法,此时耐磨耗性虽然与矿物油及增粘剂相比良好,但仍然有所降低,且冰雪上性能也降低。
本来,重负荷用轮胎对耐磨耗性的要求严格,并且近年地球温室化的影响或替换为夏用轮胎较麻烦的原因,冰雪路以外用冬季用轮胎行驶的情况也较多,对重负荷冬季用充气轮胎,尤其重负荷用无防滑钉轮胎的胎面部分的耐磨耗性的改善的要求开始变得非常强烈起来。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7-118455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于无防滑钉轮胎的橡胶组合物,该无防滑钉轮胎抑制随时间变化的橡胶硬度的上升,尤其长期发挥良好的冰雪性能。还有,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使良好的加工性、粘合性、和冰雪路性能、进一步地和耐磨耗性两者并存的高性能的重负荷冬用充气轮胎。
本发明涉及一种橡胶组合物,该橡胶组合物对于100重量份的含有80重量%以上的天然橡胶及聚丁二烯橡胶的橡胶成分,含有1~60重量份的氢化液状聚丁二烯,tanδ峰值温度为-45℃以下,0℃下依据JIS K6253的A型邵氏硬度计测定的橡胶硬度为64以下。
理想的是,氢化液状聚丁二烯的平均分子量为600~20000,双键的氢化率为20~60%。
此外,本发明涉及用上述橡胶组合物制作的无防滑钉轮胎,以及重负荷冬季用充气轮胎。
根据本发明,因使用氢化液状聚丁二烯作为软化剂,所以可以提供抑制随时间变化的橡胶硬度的上升,长期发挥良好的冰雪性能的无防滑钉轮胎、还可以提供使良好的加工性·粘合性和冰雪路性能、以及耐磨耗性同时并存的高性能的重负荷冬季用充气轮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橡胶组合物,相对于100重量份的含有80重量%以上的天然橡胶及聚丁二烯橡胶的橡胶成分,还含有1~60重量份的氢化液状聚丁二烯,tanδ峰值温度为-45℃以下,0℃下的橡胶硬度为64以下。
作为橡胶成分,含有天然橡胶及聚丁二烯橡胶。天然橡胶中不仅包括天然橡胶本身,还包括环氧天然橡胶(ENR)和脱蛋白天然橡胶(DPNR)。
天然橡胶及聚丁二烯橡胶可以与其他橡胶成分混合使用。作为其他橡胶成分,可以举例如丁苯橡胶(SBR)、苯乙烯-异戊二烯-聚丁二烯橡胶(SIBR)、异戊橡胶(IR)、三元乙丙橡胶(EPDM)、氯丁橡胶(CR)、丁基橡胶(IIR)、丁腈橡胶(NBR)等。
与其他橡胶成分混合时,天然橡胶及聚丁二烯橡胶理想的是在橡胶成分中为80重量%以上,更理想的是90重量%以上,最理想的是100%。不到80重量%,存在断裂强度降低的倾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3037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燃料电池隔板材料及其制造工艺
- 下一篇:含氟的环烯烃接枝聚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