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胃病的溃疡散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30948.3 | 申请日: | 2008-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4234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14 |
发明(设计)人: | 章新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章新亮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4 | 分类号: | A61K36/9064;A61P1/04;A61K35/5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3100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胃病 溃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主要治疗以胃窦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病症为主的内服药物。具体说是以中草药为原料制备中药散剂。
背景技术
祖国医学对于胃病作如此论述:胃病属中医胃脘病、腹痛病范畴,属饮食及七情所致伤脾胃;食滞生痰,痰食气阻而致瘀,加之外邪毒之入侵,蕴积于胃脘,合而为病。而幽门杆菌属中医毒邪范畴,内毒与外邪相结为患,虚实夹杂,升降失常,气机阻滞,痰瘀毒互结为患。其临床表现为胃脘部疼痛、饱胀、痞塞、呃气、有烧灼感、嘈杂、反复不愈、纳差等。
目前,国内治疗胃病的内服药物众多,中、西医新药每年以上百种速度递增。例如:贵州药厂生产的对于一般性胃病“胃灵颗粒”属中成药,其主要功能是:制酸、健脾、疏肝;对一般胃病有一定的疗效和作用。主要缺点是:不能活血化瘀,无解毒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纯中药药剂,对于胃窦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急性、慢性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尤其是对于胃窦炎有显著疗效,提供了一种周期短,疗效明显,无任何毒副作用的内服药剂,本药剂命名为“溃疡散”。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发明者基于祖国医学有关理论,认为胃病均属饮食及七情所伤脾胃,加之外之邪毒入侵,相结为患,虚实夹杂,升降失常,幽门杆菌认为属中医毒邪范畴,痰热瘀毒积而为菌,菌毒因虚而作,故本散用丹参、太子参补虚化瘀解毒。本发明的治疗原则:健脾健中、清热化瘀解毒、制酸吸腐。针对胃窦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病症的特征,结合祖国医药有关理论,有选择地吸收了祖国医药中制酸、吸腐、健脾、和胃、化瘀、解毒的组方精华,总结多年来临床经验;经筛选的科学地组方,研制出专治胃窦炎、十二指肠球部溃肠等病症的内服药溃疡散,对于有上述病症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达到理想疗效。
本发明溃疡散是由下列中药组方制成的(用量为重量份)
乌贼骨 55-45 川连 35-25 白芨 32-25
焦 查 35-25 丹参 35-25 砂仁 20-30
太子参 15-25
本发明溃疡散最佳重量(份),配比是:
乌贼骨 50 川连 30 白 芨 30
焦 查 30 丹参 30 太子参 20
砂 仁 25
按上述各组分制成本发明,溃疡散的制备方法为:把组方中的中草药放在铜质钵里杵碎,研成极细末状,用玻璃瓶或瓷瓶保存。
本发明溃疡散具有以下优点:由于本发明为中草药散剂;易附着溃疡面,停留时间长,吸收率高,故能充分起到显示其活血化瘀,解毒(杀灭幽门杆菌)的功效。方中重以乌贼骨、吸腐愈疡,兼可制酸,川连清热解毒,黄连(古书中记载)可厚肠止痢,即可愈合溃疡面,合薄公英清热解毒,杀灭幽门杆菌,白芨配乌贼骨增强愈合溃疡作用,焦查清食化积化瘀,健胃、砂仁和胃理气,醒脾化湿,配黄连苦辛香化浊、开胃;配焦查健胃化湿消积,体现理气健脾、化积消食和胃愈疡,化痰化瘀解毒的作用。
本发明饭前吞服,白天吞服1-2次,晚上睡前吞服一次,吞服后不能再服食任何东西,每次剂量15克,1个月至3个月为1个疗程,好转或减轻者再服,或可配服其它针对性胃病药,可增强疗效。
本发明溃疡散,医疗效果详见下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章新亮,未经章新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309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