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止回阀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31078.1 | 申请日: | 2008-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7296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25 |
发明(设计)人: | 彼得·F·沃雷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53/10 | 分类号: | F04B53/10;F16K15/14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衷诚宣 |
地址: | 美国密执***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止回阀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止回阀。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适用于在真空泵中使用且以减少操作噪声为特征的止回阀。
背景技术
已用替代的推进技术替换常规的内燃发动机的混合动力及电动车辆,必须使用用于制动增压系统(brake-boosted system)的替代的真空压力源。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单机电动真空泵提供真空压力。然而,众所周知真空泵会产生令人讨厌的噪声。
通常类型的真空泵包括具有活塞在其中往复运动的腔体的泵壳。在吸入导管和腔体的入口之间提供吸入止回阀。在腔体的出口和排出导管之间提供排出止回阀。吸入止回阀和排出止回阀中的每个通常包括阀体,多个具有相等尺寸或直径的排出通道开口延伸通过阀体。柔性阀盘邻近于阀体定位。
在吸入止回阀的操作中,当活塞在腔体中在一个方向上移动时,来自吸入导管的空气流过排出通道开口并分别对着吸入止回阀的阀盘使阀盘离开阀体,从而促进空气流进腔体中。这在吸入导管中产生负压。在此时,当阀盘接合排出止回阀的阀体时,排出止回阀保持关闭。当随后活塞在腔体中在相反方向上移动时,当阀盘接合吸入止回阀的阀体时,吸入止回阀关闭。空气从腔体流过开启的排出止回阀,从排出导管排出。由于吸入止回阀和排出止回阀中的每个的阀体中的排出通道开口的直径一致,当每个止回阀关闭时,阀盘接合阀体时会产生敲击噪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止回阀。止回阀的示意实施例包括阀体、多个延伸通过阀体的宽度不一致的排出通道开口、及基本上邻近于阀体设置的柔性阀盘。
本发明总体上还涉及真空泵。真空泵的示意实施例包括具有吸入导管、排出导管、及在吸入导管和排出导管之间的腔体的泵壳;往复运动地安装在腔体中的活塞;接合活塞的马达;在吸入导管和腔体之间设置的吸入止回阀;及在腔体和排出导管之间设置的排出止回阀。吸入止回阀和排出止回阀中的每个包括阀体、多个延伸通过阀体的宽度不一致的排出通道开口、及基本上邻近于阀体设置的柔性阀盘。
本发明总体上还涉及在具有吸入导管、排出导管、吸入导管和排出导管之间的腔体、及往复运动地安装在腔体中的活塞的真空泵中减少噪声的方法。该方法的示意实施例包括在吸入导管和腔体之间提供吸入止回阀,在腔体和排出导管之间提供排出止回阀。吸入止回阀和排出止回阀中的每个包括阀体、多个延伸通过阀体的宽度不一致的排出通道开口、及基本上邻近于阀体设置的柔性阀盘。
参考所属附图通过示例描述本发明。
附图说明
图1是在真空泵中提供根据本发明的吸入止回阀和排出止回阀的真空泵的截面图;
图2是止回阀的示意实施例的透视局部示意图;
图3是止回阀的示意实施例的阀体元件的顶视图;
图4是在图1所示的真空泵中提供的腔体中的入口端和出口端上分别提供的吸入止回阀和排出止回阀的截面图,更具体地示出吸入止回阀的开启和排出止回阀的关闭以促进空气流进腔体;及
图5是在图1所示的真空泵中提供的腔体中的入口端和出口端上分别提供的吸入止回阀和排出止回阀的截面图,更具体地示出吸入止回阀的关闭和排出止回阀的开启以促进空气从腔体中流出。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参考附图的图1,示出适用于止回阀1的示意实施例的实施方案的真空泵20。真空泵20是通常用来产生用于混合动力及电动车辆中的制动增压系统的真空压力的类型的真空泵。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止回阀1可以适用于其他类型的真空泵,以及在其中期望空气或其他的流体的单向流动的其他类型的设备。
真空泵20可以具有常规的设计且通常包括具有腔体24的泵壳21。活塞26可往复运动地安装在腔体24中。吸入导管22和排出导管36设置为与腔体24气压连通。在吸入导管22和排出导管36之间的泵壳21中提供吸入止回阀1a。在排出导管36和腔体24之间的泵壳21中提供排出止回阀1b。吸入止回阀1a和排出止回阀1b的设计将在下文中描述。在吸入导管22和吸入止回阀1a之间代表性地提供至少一个过滤器23。
连接杆28接合活塞26。在泵壳21中提供电动马达32,且其具有通过偏心轮34接合连接杆28的驱动轴33。因此,通过电动马达32的操作,驱动轴33旋转偏心轮34,使连接杆28往复运动。连接杆28进而使腔体24中的活塞26往复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特环球技术公司,未经福特环球技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3107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气连接点安全保护装置
- 下一篇:婴儿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