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匹配环末端的轻缓闭合环形夹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31144.5 | 申请日: | 2005-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5755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04 |
发明(设计)人: | 郑洪如;郑可平;杜振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际文具制造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2F3/04 | 分类号: | B42F3/04;B42F13/22;B42F13/26;B42F13/0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蔡洪贵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中国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匹配 末端 轻缓 闭合 环形 机构 | ||
本申请是2005年3月15日提交的名称为“具有匹配环末端的轻缓闭 合环形夹机构”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No.200510055845.1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保持活页纸的环形夹机构,尤其涉及在环部件闭合时 减轻环部件的突然动作、将闭合的环部件牢固地锁在一起、以及防止闭 合的环部件移位的改进机构。
背景技术
环形夹机构将诸如穿孔纸的活页纸保持在文件夹或笔记本中。它具有 用于保持纸页的多个环。每个环能够有选择地打开以增加或取出纸页、 或闭合以保持纸页并使纸页沿着环移动。每个环的环部件安装在两个相 邻铰接板上。铰接板绕着枢转轴线结合在一起,以便在细长壳体中枢转 运动。壳体保持铰接板,以便铰接板可相对于壳体枢转并在打开位置与 闭合位置之间移动环部件。
当铰接板在共面位置(180°)时,无形变的壳体比结合的铰接板稍 窄。当铰接板枢转通过该位置时,它们使弹性壳体变形并在壳体中产生 弹力,促使铰接板枢转离开共面位置并移动环部件到打开或闭合位置。 弹力通常较大,使得壳体能够不需要的铰接板移动通过共面位置(即, 保持铰接板克服趋于打开闭合环部件的移动)。
但是,大的壳体弹力导致铰接板以强烈的突然动作移动通过共面位 置。结果,闭合环部件可使它们快速咬合在一起,并产生可能使手指被 夹在环部件之间的力。大弹力也使移动铰接板通过共面位置变得困难, 从而难于打开或者闭合环部件。此外,由于反复移动铰接板通过它们的 共面位置,随着时间推移,壳体可能开始永久变形。这降低了壳体阻止 铰接板不需要的移动的能力。
一些环形夹机构包括在环部件闭合时可靠地阻止铰接板的枢转运动 的锁紧结构。这使得壳体弹力减小,同时仍然可靠地将闭合环部件锁定 在一起。但这些环形夹机构的成对环部件常常使它们自由端具有末端结 构,当环部件闭合时,末端结构不总是精确地对齐。环部件沿着横过环 部件纵向中心线的方向移位是常见的。而且,即使在闭合时初始对齐很 好,但环部件闭合之后,自由端仍然可能相对移动。尽管环部件自由端 的啮合可以阻止沿着一个方向的移位,但是大多数情况不能阻止沿着垂 直的第二方向移动。例如,环部件自由端常常成形为阻止向着或远离环 形夹机构的纵向轴线方向的相对移动,但是不能阻止沿着环形夹机构的 长度方向的相对移动。因此,由公知环形夹机构保持的纸页不能平滑地 从一个环部件移动到另一个环部件并可能被撕裂。
因此,需要这样一种环形夹机构,它可以牢固地将闭合环部件锁紧在 一起,并且其成对环部件的自由端结构能够防止闭合的环部件沿着横过 环部件的纵向中心线的各个方向移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用于保持活页纸的环形夹机构。该机构包括:壳体、由壳 体支撑以绕着枢转轴线相对于所述壳体枢转运动的铰接板、和用于保持 活页纸的多个环。每个环包括具有纵向中心线的第一环部件和第二环部 件。第一环部件被安装在第一铰接板上、并可随着第一铰接板的枢转运 动相对于第二环部件移动。在闭合位置,第一环部件的自由端与第二环 部件的自由端结合。在打开位置,第一环部件的自由端与第二环部件的 自由端分离。第一环部件的自由端具有第一形状的互锁结构,第二环部 件的自由端具有第二形状的互锁结构,第二形状的互锁结构适于与第一 环部件的互锁结构相互啮合。在环部件处于它们的闭合位置时,互锁结 构的相互啮合阻止第一环部件和第二环部件沿着横过环部件纵向中心线 的各个方向移位。该机构还包括由壳体支撑并且可相对于壳体移动的控 制结构。在环部件处于它们的闭合位置时控制结构阻止环部件的自由端 分离。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部分地是明显的,部分地在以下指出。
附图说明
图1是包括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本发明环形夹机构的笔记本的立体图;
图2A是机构处于闭合锁紧位置的立体图;
图2B是沿着图2A的线2B-2B截取的剖视图;
图2C是从图2B截取的局部放大细节图;
图3A是与图2A类似的立体图,机构处于打开位置;
图3B是沿着图3A的线3B-3B截取的剖视图;
图4是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与图2A类似的立体图,其中一部分壳体和环部件被除去;
图6是第一实施例的移动杆的底部立体图;
图7是第一实施例的金属丝形弹簧的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际文具制造厂有限公司,未经国际文具制造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3114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阻透膜
- 下一篇:基于多输入/单输出控制来控制设备的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