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以透视投影法输出影像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31333.2 | 申请日: | 2008-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6396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1 |
发明(设计)人: | 施广衍 | 申请(专利权)人: | 爱眉电脑软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27/00 | 分类号: | G02B2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任默闻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视 投影 输出 影像 方法 | ||
1.一种以透视投影法模式输出影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1)撷取一广角影像,是一圆形区域投影影像,且格式为下列任一种:全圆形、圆角形矩形与全投影;
(2)利用镜头的视域角与所述的广角影像的一圆形投影区域,以使用多个方位角模式来描述所述的圆形区域投影影像;
(3)使用一来源投射影像区域的一水平视域与一垂直视域,且该来源投射影像区域是方位角模式;
(4)转换所述的方位角模式的来源投射影像为一圆柱形模式的来源投射影像;
(5)以透视投影法取得所述的圆柱形模式的来源投射影像为一透视投影形模式产生的输出部份区域影像;及
(6)产生所述的输出影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广角影像所具有的视域角不小于180度,镜头所产生的来源影像的水平视域角不小于180度,及一垂直视域角不小于90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广角影像所具有的视域角大于或等于109.47122度,一投射的水平视域角大于或等于90度,及一垂直视域角大于或等于90度,且当广角影像被一位于影像角落上的广角镜头所撷取时,广角影像涵盖一全部景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形区域投影影像是一方位角赤道线投影影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形区域投影影像是一方位角极点投影影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形区域投影影像是一方位角斜角投影影像。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位角模式包括直角模式、蓝伯特等面积模式、等距离模式、立体模式、日晷模式与垂直透视其中的任一种模型。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出影像是一透视投影模式的影像。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出影像包括多个子影像,且所述的子影像是圆柱形模式或透视投影模式。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出影像包括多个子影像,且所述子影像是一圆柱形模式的影像。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6)包括以下步骤:
(131)使用一兴趣点坐标、一在所述的水平视域中的一水平视域角与一在所述的垂直视域中的一垂直视域角,与每一子影像的垂直视域;
(132)转换所述的方位角模式的来源投射影像区域为一圆柱形模式的来源投射影像区域;
(133)推导出所述的子影像,且是圆柱形模式;及
(134)产生出所述的输出影像,输出影像包括多个子影像,且所述的子影像是圆柱形模式或是通过转换所述圆柱形模式得到的透视投影模式。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6)包括以下步骤:
(131’)使用一水平视域角与一垂直视域角,以鱼眼广角的方位角影像投影到相等于所述的水平视域角与垂直视域角的圆柱型影像;
(132’)转换所述的方位角模式的来源投射影像区域为一圆柱形模式的全来源投射影像区域;及
(133’)产生出所述的输出影像,输出影像包括多个子影像,且是圆柱形模式或透视投影影像模式。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6)包括以下步骤:
(141)使用一兴趣点坐标、一水平视域与在所述的水平视域和垂直视域中的垂直视域角;
(142)转换所述的方位角模式的来源投射影像区域为一圆柱形模式的来源投射影像区域;及
(143)推导出所述的子影像,且是圆柱形模式的部分投影影像。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6)包括以下步骤:
(141’)使用一水平视域角与一垂直视域角,来描述所述的来源投射影像区域的水平视域与垂直视域;
(142’)转换所述的方位角模式的来源投射影像区域为一圆柱形模式的来源投射影像区域;及
(143’)推导出所述的子影像,且是圆柱形模式的投影影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爱眉电脑软体有限公司,未经爱眉电脑软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3133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