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有机EL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31646.8 | 申请日: | 2003-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3602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31 |
发明(设计)人: | 熊均;荣田畅;细川地潮 | 申请(专利权)人: |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5B33/12 | 分类号: | H05B33/12;H05B33/04;H05B33/1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健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机 el 显示装置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申请是中国专利申请号038037564,申请日2003年2月5日,发 明名称为“有机EL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的分案申请。
技术区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电致发光(EL)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尤其是涉 及从密封基板侧发出光的上部发出型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 方法。
技术背景
有机EL显示装置,由夹在彼此对置的电极间含有有机发光分子的有 机发光介质的有机EL显示元件构成。在有机EL元件的两电极间外加电 压时,从一方电极注入的电子与从另一方电极注入的空穴在有机发光介 质中的有机发光层进行再结合。有机发光分子利用再结合能量成为激发 状态,然后由激发状态恢复到基态。有机EL发光元件通过将此时放出的 能量变成光发出进行发光。
由具有这种发光原理的有机EL元件构成的有机EL显示装置完全是 固体元件,可实现目视性、轻量化、薄膜化,而且,可以利用仅几伏特 的低电压进行驱动。因此,期待着有机EL装置作为彩色显示器利用,目 前在积极进行研究。
这样的有机EL显示装置大致可分成基板发出型与上部发出型两类。
其中,图12(A)表示基板发出型有机EL显示装置的一个例子。
如图12(A)所示,基板发出型的有机EL显示装置在支撑基板1上 形成着色层4与薄膜晶体管(TFT)6。此外,在该上面顺序层合下部电 极22、绝缘部件7、有机发光介质21、上部电极23及密封层3,在最上 面设密封基板5。有机EL元件2由下部电极22、有机发光介质21及上 部电极23构成,箭头表示光的发出方向。
该基板发出型的有机EL显示装置,利用着色层4将有机发光介质21 发出的光进行变换后从支撑基板1侧发出所期望的光。
另外,图12(B)表示上部发出型有机EL显示装置的一个例子。
如图12(B)所示,上部发出型的有机EL显示装置在支撑基板1上 形成TFT6与下部电极22,此外,在该上面顺序设计绝缘部件7、有机发 光介质21、上部电极23、密封层3、平坦化层8及着色层4,在最上面 设计密封基板5。有机EL元件2由下部电极22、有机发光介质21及上 部电极23构成。箭头表示光的取出方向。
该上部发出型的有机EL显示装置,利用着色层4将有机发光介质21 发出的光进行变换后从密封基板5侧取出所期望的光。
过去的有机EL显示装置,如后述,由于产率高更容易制造,因此主 要采用图12(A)所示的基板发出型。
然而,基板发出型的有机EL显示装置,如图12(A)所示,在着色 层4上形成下部电极22。因此,必须在下部电极22设台阶与支撑基板1 上直接形成的TFT6连接。结果下部电极22容易分段,与TFT6的连接则 困难。
另外,基板发出型由于不能从形成TFT6的部分取出光,故很难提高 像数的开口率(实际发光的部分在像素中占的比例)
相反,上部发出型由于可在支撑基板1上同时形成TFT6与下部电极 22,故可以将下部电极22平坦化。结果,下部电极22分段的可能性少, 可以容易地将下部电极22与TFT6进行连接。此外,上部发出型中,由 于开口率不受TFT6的制约,可以使开口比基板发出型高。
因此,要抑制下部电极22的分段发生同时又实现高开口率,与基板 发出型相比更期望上部发出型的有机EL显示装置。
然而,基板发出型可在支撑基板1的上面顺序形成着色层4或有机 发光介质21,而上部发出型在采用通常的光刻法及蚀刻技术在有机发光 介质21的上侧形成着色层4时,有机发光介质21遭受破坏的可能性高, 采用这些方法不能形成着色层4。因此,上部发出型,在密封基板5上形 成着色层4与平坦化层8作为密封基板侧,在支撑基板1上形成TFT6, 有机EL元件2及密封层3作为支撑基板侧,把形成有着色层4等的密封 基板5、与形成有有机EL元件2等的支撑基板相贴合。此时,必须使支 撑基板侧与密封基板侧正确地对准矩阵的点,但这样的位置对准很难, 因此上部发出型的有EL显示装置产率比基板发出型低。
另外,基板发出型可在着色层4的正上方形成有机EL元件2,而上 部发出型因为贴合支撑基板1与密封基板5,故在有机EL元件2与着色 层4之间夹着密封层3与平坦化层8,由于这些层的厚度而存在视野角特 性差的问题。所谓视野角特性是根据目视角度而产生混色的特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出光兴产株式会社,未经出光兴产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3164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联轴器
- 下一篇:图像传感器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