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一平面显示器的驱动方法及其相关驱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31957.4 | 申请日: | 2008-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208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06 |
发明(设计)人: | 黄如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20 | 分类号: | G09G3/20;G09G3/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蒲迈文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平面 显示器 驱动 方法 及其 相关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一平面显示器的驱动方法及其相关驱动装置,尤指一种可避免因平面显示器显示速率不够快而造成的画面闪烁的驱动方法及其相关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具有外型轻薄、耗电量少以及无辐射污染等特性,已被广泛地应用在计算机系统、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等信息产品上。液晶显示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晶分子在不同排列状态下,对光线具有不同的偏振或折射效果,因此可经由不同排列状态的液晶分子来控制光线的穿透量,进一步产生不同强度的输出光线,及不同灰阶强度的红、蓝、绿光。
请参考图1,图1为已知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TFT)液晶显示器10的示意图。液晶显示器10包含一液晶显示面板(LCD Panel)100、一时序控制电路102、一数据线信号输出电路104、一扫描线信号输出电路106以及一共用电压产生器108。液晶显示面板100由两基板(Substrate)构成,而在两基板间填充有液晶材料。一基板上设置有多个子数据线(Data Line)110、多个子垂直于数据线110的扫描线(Scan Line,或称栅极线,Gate Line)112以及多个薄膜晶体管114,而在另一基板上设置有一共用电极(Common Electrode)用来经由电压产生器108提供一共用电压Vcom。为便于说明,图1中仅显示四个薄膜晶体管114,实际上,液晶显示面板100中每一数据线110与扫描线112的交接处(Intersection)均连接有一薄膜晶体管114,亦即薄膜晶体管114以矩阵的方式分布在液晶显示面板100上,每一数据线110对应于液晶显示器10的一行(Column),而扫描线112对应于液晶显示器10的一列(Row),且每一薄膜晶体管114对应于一像素(Pixel)。此外,液晶显示面板100的两基板所构成的电路特性可视为一等效电容116。
在液晶显示器10中,时序控制电路102会产生控制信号分别输入至数据线信号输出电路104及扫描线信号输出电路106,则数据线信号输出电路104及扫描线信号输出电路106会对不同的数据线110及扫描线112产生输入信号,因而控制薄膜晶体管114的导通及等效电容116两端的电位差,并进一步地改变液晶分子的排列以及相对应的光线穿透量,以将显示数据122显示在面板上。举例来说,扫描线信号输出电路106对扫描线112输入一脉冲使薄膜晶体管114导通,因此数据线信号输出电路104所输入数据线110的信号可经由薄膜晶体管114而输入等效电容116,因而达到控制相对应像素的灰阶(Gray Level)状态。另外,通过控制数据线信号输出电路104输入至数据线110的信号大小,可产生不同的灰阶大小。
针对灰阶显示方面,为了增加更多灰阶数而不增加芯片面积与成本,已知技术可采用双输入对的差动差值放大器(Differential Difference Amplifier,DDA)或是通过帧速率控制(Frame Rate Control,FRC)的方式实现。采用双输入对的差动差值放大器可让伽马电压走线和数字至模拟转换器减半,而减少的伽马参考电压则可由双输入对放大器内差补足,但其缺点在于增加一组放大器的输入对,会使芯片面积增加。帧速率控制驱动方式可在不增加任何驱动电路的芯片面积和成本的情形下,达到增加更多灰阶数的目的,请见以下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联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3195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逆合成孔径雷达的目标转速估计方法
- 下一篇:壳体